G20公告是大气排放协议的翻版


    我们全文阅读了G20会议公告。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一帮伪道德学家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既得体系而作出的虚伪的承诺;我们关注到本次G20决议的一个立足点是在维持现有的各国利益尤其是金融垄断利益的分配基础上进行全球各国的发展权限制也就是对新兴经济体发展限制:全球经济再平衡;我们关注到与会国家对货币政策和汇率、利率政策作出的严密而毫无惩罚性和强制性的承诺;我们关注到本次会议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新兴国家发言权6%的承诺,但是并没有改变目前的决策有效性结构,换句话说,新兴国家增加的份额并不见得就增加了发言权,美国的份额(17.6%)没有变化,同时美国对组织85%的除美国以外的全球国家一致通过的决议拥有否决权,这种不合理的体制没有任何改善,也就是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美国利益的组织这个实质没有受到任何挑战。我们关注到会议更关注目前的利益分配秩序的维持,而对于全球发展权和资源占有权的再平衡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关注,因此我们认为所谓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不是全面平衡而是有选择的片面的再平衡。

 

    2007年以后的美国提出的全球经济再平衡论在本次会议上得到强调,其潜台词是除美国以外的全球国家的汇率必须市场化决定,而美国利益是这种市场化决定的价格基石,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拥有不受G20决议限制的特权;全球再平衡的基础是吸收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损失而不是兑现这种损失,也就是说全球国家尤其是G20国家应该动员起来帮助美国承担2007年的全球金融衍生品损失;全球的国际间贸易发展应该建立在贸易赤字和顺差平衡的基础上,这显然是荒谬的,国际贸易平衡的基础是各国的技术、劳动力、社会效率、文化、国家战略决策等因素的综合结合,请问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博弈的结果,能通过国际协议来获得平衡吗,如果不能有怎么能要求通过国际协议来强制均衡呢?说到底还是限制新兴发展国家利用目前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竞争环境获得对发达国家的全面竞争优势的发挥。

 

    记得会议前美国财长盖特纳提出两点建议,表面看受到中国的拒绝和会员国家的普遍反对。但是,认真看看会议结束公告,美国财长的意思都在里面了,表面愚蠢的建议其实一点也不愚蠢,美国财长说根本就没指望大家响应这个提议,而潜台词是这个建议不是给会员国同意或者不同意的,而是告知会议结束公告的撰写者、主办国和与会国的,并没有征求他们意见的意思,只要他们听到就足够了,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这就是现在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现实状况的完美演绎。

 

    我们现在能够更广泛地角度理解为什么巴西不参加这次会议。

 

    上述看法将构成我们对未来中国政策和市场走向的依据和分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