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审计理念当倡导


 
 
 
人本主义审计理念当倡导
 
          
高级审计师       张政斌
 
 
 
中国国家审计已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它在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以及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的惩罚性审计模式对预防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还不够有效,还不能很好地体现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
所谓人本主义审计理念就是指在审计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一切以达到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其人本的“人”包括两种人:即审计人与被审人。人本主义审计理念的两大特点主要是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完善来达到:一充分发挥审计人的才干,尽量为其提供发展空间。二充分保护被审计人的才能,不能也不再因制度缺陷而将其陷入其中。其精髓是处处以人为核心,时时以人为对象,事事以人为纽带开展审计并推动制度建设,让每个人的工作都能在规范的操作中尽可能地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其目标是从制度机制上预防第一次,杜绝第二次。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其中最重要、最具活力、最有作为的“顶梁柱”。如何保护好这些“顶梁柱”不被“虫蛀”,不被风雨侵蚀,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尽参谋助手之职天经地义、责无旁贷。这里说的保护“顶梁柱”,不是说它就可以高高在上、居功自傲,犯了错误搞包庇、不予追究,而是要通过惩罚一个、剖析一片,来达到教育一批、挽救一窝,从机制、制度的不断充实完善上保证实现“人不要俩次犯同样的错误”的“人本主义审计”理念,真正做到吃一暂,长一智。
欲实现“人本主义审计”的目标,就需要借助于一套能标本兼治的课题化审计模式作为工作平台,来充分展示审计人的成就和反面典型蜕变的“环境土壤”。只有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生存土壤,堵塞违纪问题发生的管理漏洞,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后来者不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促使审计工作的质量再一次跃上一个较高的宏观调控档次----人本主义审计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