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诽谤门给汽车行业的启示


伊利蒙牛诽谤门给汽车行业的启示——
检点汽车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伊利和蒙牛之间的战争作为一种现象在各个行业普遍存在,因为我们处在市场经济时代,而不是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也没有进入共产主义阶段。如果说有例外的话,除非这是一个垄断性极强的行业,或者完全由国家垄断控制。

汽车行业也是如此。竞争对手之间互相中伤是有的,比较常见的是在经销商那里,销售员对竞争车型竭力诋毁见怪不怪,甚至有的还在店里通过展示的形式用其他品牌车型的不足来反衬自己的优异。笔者经常参加一些新车发布会,厂家在会上通过宣讲、图片或者文字等形式赤裸裸地贬低对手亦属正常。更不要提那些对比测试活动。当然这已经是业内普遍采用的营销推广方式,得到了认可。尽管你知道他在诽谤你,你却未必去理会,顶多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同样的方式予以回敬。再往上升级,比如有的品牌企业擅长行商业贿赂,以此来争夺、把持自己的产品市场,比如有的就像伊利和蒙牛一样互相指使人去策划攻击对手的行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比如当年一些地方上的经销商,为了不让同品牌的店立足,直接派人或者亲自去打砸。

可以说,一股很不好的风气正充斥着汽车行业。俗话讲,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可是有时我们从中却能嗅到血腥的暴力气息。

相形之下,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一些龌龊的行径,竟然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忍耐,甚至变成了通用的、正常的、被不断放大使用的市场竞争手段。以至发展到今天,它们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已经构不成挑战,也不受任何法律法规的约束。

笔者认为,这现任是极不正常的,因为这些东西从性质上讲仍旧属于恶性竞争。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然而什么才是正当竞争,什么才是恶性竞争?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明确的分辨,只有在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自律协约允许范围之内的才是正当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自律协约不允许的就是非正当的、恶性的。遗憾的是,僭越法律,踏破道德底线,失去自律,丧失良心地互相攻讦,你死我活地明争暗斗,在今天已经是光天化日之下有目共睹的狂欢。

借此事件却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比如刚刚报道的新闻说,蒙牛给伊利公开“道歉”了,其实那只是一个逃避责任的情况说明,更厉害的是,后面还有它委屈的控诉,把对方针对自己的恶性竞争事情全都抖搂出来,把大家的老底儿都给揭穿了。两家撕破脸皮之后对谁好呢?其实受伤的还是它们自己。伊利和蒙牛之间的恩怨不是我等能搞得清楚的,什么诽谤门、陷害门,都是扑朔迷离纠缠不清的罗生门。狗咬狗一嘴毛,没有胜者。谁也不干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汽车行业,除了尽量避免发生矛盾升级的事件,那些今天看来被认为是很平常很正当的竞争方式,是不是应该检点一下了呢?毕竟,不期而爆发的冲突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授权状态:搜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