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改革
昨天晚上我对我的图书馆布局又作了一次改革.先把书架移出来,让位于轮椅,省得轮椅放在球室里被一些人摇来摇去,造成无谓的损失,再把柜台里的长椅子放到原来摆轮椅的地方,免得许多闲人坐在柜台里面看书,占用自己的活动空间。然后把餐具放在柜台内,以便经商做饭两不误,免得象才来时那样,顾此失彼,常常饿肚子做生意。最后把玻璃烟嵌子从柜台上移到书架和椅子之间的书桌上,以便腾出柜台台面,好写春联,也免得小偷晚上从窗外偷香烟。
这一切,我本来是想让女儿女婿来完成的,本月九日小艳也准备带小程来给我调整的。但当时我们都感冒了,我又打消了调整的念头。今天我原想找人帮忙,但想到人情账还不起,我还是自己慢慢搞。从晚上九点钟开始,搬啦理呀,一直忙到深夜十二点。书理好了之后,又发现两个书架没有摆齐。我又无力返工重摆,只好找两根长木条做杠杆,以骨牌凳做支点,把它们一点点顶齐。
实践证明,人只要有不断改革的决心和智慧,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精神变物质,做出许多超过自己体力和财力的事情来。我原来在家里时,也喜欢做些在别人看来一个双腿残疾的人根本办不到的事。如有一次母亲不在家,我一个人在楼上,竟然横跨楼梯口,把自己的小床和母亲的大床调换了一个位置,母亲回来看见房间摆设变了样,不禁惊奇地问我喊谁帮忙的,我说没有喊哪个,是我一个人用化整为零的办法搞好的。面对我的奇迹,母亲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呀,真是精怪投胎的,如果有梯子,天都能上得去!是的,我确实有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记得早几年,我总是等母亲睡了,悄悄地和小艳俩人把店堂的格局改个样子.等第二天大门一开,母亲和顾客都感到面貌焕然一新.今晚用杠杆顶书架,就是那时发明的.那时女儿还小,我又力不从心,如果不是苦干加巧干,仅凭父女俩人微薄的力量想移动笨重的柜台.筒直比登天还难.
每一次改革之后,都博得许多人的赞赏,都说”改得好!改得好!早该这么改了!”今天又是如此.这使我不禁想起国家搞改革开放的事来。原来没改,人们也都按部就班地过日子,也没有什么反感,现在一改,就发觉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比原来好多了,于是都说早就该改了,有的甚至说中国改迟了几十年,如果一解放就改革,那就更好了,说这话的人不知道,实际上解放就是一种大改革,它废除了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己.可以说中国从解放到现在,一直在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是文化大革命也是为了改革,只不过改得不好而己.改革是不能保证次次成功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一次失败,就因噎废食,全盘否定,不再前进,国家改革是如此,家庭改革也是如此.我有时发现反而改坏了,马上又调整过来.例如昨天晚上,我原想把玻璃烟嵌放在大门口,这比缩在屋里显眼些,但想到这样做有可能对隔壁张家和对门庞家的生意不利(因为他们家也做烟生意,他们是坐山虎,我是行山虎,我不能和他们形成竞争之势),另外也影响美观和通行,所以又把它放回了原处.国家改革开放后也同样做了许多调整工作.。
事实证明,不管是国家也好,还是家庭也好,企业也好,只有不断地改革,不断地调整,才能不断地完善,所以我喜欢改革.我一直这样安慰自己,你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做不了国家的改革家,就做家庭的改革派吧.!
写于1999年1月
抄于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