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水老太”高美运的境界经媒体和网络披露后,迅速引发了一场颇具声势的草根慈善行动,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大爱。然而,面对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即使果真存在夸大困难的情形,我们也不难从中读到冰冷的另一面。
只要把高家的生活境况,放到现实大背景下,作为低收入群体恐怕多会感同身受。八角街道办发出情况说明称,高的儿子、孙子每月低保金共943元,老太有900多元退休金。想必那3000元包含了高美运送水的收入,在当前的物价水平和各种负担水平下,不到2000元月收入,不送水何以克服生活的窘境?
显然,无论是邻居的反映,还是街道的说明,都避开了一个事实,如果高老太不送水,高家哪来月收入3000元,“基本有保障”?他们更忽视了一个严峻的现实,一个七旬老太还得如此为生计而操劳,显然是当今救济制度的悲哀。这固然由于国家和政府财力所限,短时期内尚难完全给予足够的保障。
显然,高老太向社会求助,既有自己年老力不从心的因素,更出于对智障孙儿日后生活的担忧。面对众多热心人的爱心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啻是对当地有关部门爱心缺失的无情批评。遗憾的是,他们不是自我反省,正视群众的实际困难,却反过来质疑善举,让人情何以堪?!
其实类似的情形在其他地方并不少见,有个别家庭由于各种特殊原因,生活相当窘迫,但往往只有等到媒体关注和上级领导批示后,才给予重视和应有救助,一方面表现出少数官员对群众冷暖的漠视,另一方面,则是饱汉不知饿汉机的体现,他们拿着国家的俸禄,衣食无忧,哪里还能顾及平民群体的感受?
最近一段时期,有一些专家提议实行高物价、高通胀政策,认为老百姓有忍受能力,其实也正是缺少民生体验的表现。相比众多网友对高老太境遇的关注和援助,这样的冷暖落差,恰恰撕开了社会贫富分化的深层次伤口,值得有关方面去认真检视。
“送水老太”的际遇折射社会冷暖两重天
评论
编辑推荐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