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圆明园方式的转变


  

    万园之园、万国之园的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了。人民日报社 主管出版的《文史参考》发表了通刊封面文章《圆明园悲歌》——值得收藏。

  圆明园是大清朝的康雍乾盛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高点,也是世界文明的高点。对中国仰慕已久的西方诸国——特别是号称大英帝国,对中华文明及与之交往十分迫切以及清政府腐败、不思进取、坐享废糜的严重对立,造成了英国工业发展的强势与清朝腐败贪婪、江河日下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了大清帝国掌上明珠的圆明园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圆明园是中国人民伤痛的哭墙。每到此时时刻,人们都会痛斥西方列强的卑鄙无耻,以此凝聚和激发中国人民的斗争热情,鼓舞人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那个年代,提到圆明园就是仇恨的基石,就是愤怒的理由。在建国初期的中国人心中,西方帝国主义就是人间恶魔。

  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往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恢复了清朝以来的最活跃的国际社会交往的历史。纪念圆明园就是提醒人们与西方列强交往的尺度把握,经济可以相互补充,文化可以交流学习,政治可以相互参考,但是历史不能忘记。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人们对待历史的痛楚也逐渐的被抚平。在这段时期,人们仍然没有忘记八国联军对圆明园的罪恶,为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忍耐是一种策略。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与世界交往的广泛性,人们对于圆明园的历史有了综合性的看法。这种看法是理性的、是历史的观点。理性的观点就是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就是上下纵横的看法。辩证的看法是科学的看法,是对历史事件的正确看法;历史的看法,有其态度的表现,这种态度就是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的。

  对于中国人民,能够以客观的、历史的观点纪念圆明园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体现了中国人民自身的强大和对历史的认同。《文史参考》的开篇是:“火烧圆明园,150年了!这是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痛定思痛,有些事应该刻骨铭心、永志不忘。”是的,圆明园的耻辱永远不能忘记,同时也应该成为我们再创辉煌的持久动力。

  最后用书中的一段表白来说明:圆明园纪念方式转变的进步的意义:作为饱受侵略和压迫的国家,中国人民应该记住历史。应该如实记住:苦难不仅来自外来侵略,更来自自己的落后和封闭。如果你处于弱势,老老实实改革开放和发展自己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