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产业一头连着三农,一头连着民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举足轻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业一路高歌,每年以20%左右速度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5亿人口要吃要喝,这个世界第一的市场确实不得了。去年中国食品产业规模4.9万亿,今年上半年增加值完成2.8万亿,增长26%,预计到2015年可达到10万亿。要靠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食品业势在必行。
关注产业发展,首先要关注的是产业发展趋势。
回顾走过的路,中国的食品产业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原生态传统食品、土特产品的商品化。(1980-1990年)
那个时候,十亿人民九亿商,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可以拿来卖,个体户可以开饭馆了,食品老字号不断恢复,形成食品大流通、大市场。许多东西不用说集贸市场,路边摊点都卖食品。
第二次浪潮:海外食品引导下的工业化浪潮。(1990-2005年)
以麦当劳1990年10月8日第一家餐厅在深圳开业为标志,洋快餐、洋饮料、洋食品大量涌入。世界500强中的食企全部登陆中国,开疆拓土。中国食品业在老师的启发下和狼来了的叫喊声中,迅速崛起和发展,迁建新厂扩大规模,食品加工机械的引进和开发改善了生产方式,提高了工业化水平。
第三次浪潮:经典食方传统饮食的时尚回归。(2005年——)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中国特色、中国元素、民族食品正在复兴。中国饮食文化中自然、营养、均衡、健康、养生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吃出健康、吃出文化成为主流。有人说,富裕的真正标准,不是穿什么、用什么,而是吃什么。
从现在开始的未来10年,蔬果和五谷杂粮会当红,成为时尚食品。因为城市人增加蔬果和五谷杂粮的摄入,可以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增强免疫力,可以避免因高脂肪、高胆固醇造成的富贵病。而行业信息显示,未来10年全球谷物食品将以年均30%的速度发展。
食品产业第三次浪费的背景是中国人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向健康型消费的转变过程,是对西方食品的肯定否定过程,是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探求中国式特色饮食的过程。
食品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将引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也为食品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
201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