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过去的产业结构调整往往喜欢以发达国家为标准,注重国内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认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越大,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如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美国,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达70%左右,这也往往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追求的目标。然而,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使过度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和房地产服务业的美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到了比较重大的打击,美国因而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2009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改变过度依赖内需和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强调利用出口推动和制造业增长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可见,美国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开始注重国内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化,不能走美国的老路,那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后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新思路呢?
第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农业和工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力量变化。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独立民族国家利益的广泛存在,世界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无论是在战术层面上,还是在战略层面上,都显得日益激烈,因此,及时塑造自己的全球竞争优势就显得尤为必要,就像这次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就及时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一样。而一个国家特别是世界大国,在世界市场上的持续竞争力来自于它的实体经济——农业和工业(如日本和美国就非常重视国内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这是两个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领域,也是一个国家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脊梁。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其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是要能持续突出我国农业和工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稳步上升,这样才能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保持持续的国家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特别是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评价指标方面,除了要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我国农业和工业的产值,分别在全世界的农业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要也要持续上升。
第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对产业价值链条的塑造和控制。现在是一个高度分工的时代,一种产品往往会根据其技术的可分离程度,离散地在空间上分离为若干个价值环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一种产业价值链条。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一种工业化强国战略,这促使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制造业一般还是处在由发达国家所控制的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我国赚取的只是产值方面的漂亮数据,如GDP快速增长,而实际上大量的利润却被国外的跨国公司所获取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立足于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基本状况,加大知识、技术和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时强化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渐促使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攀升,进而提升我国产业对相应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其次,要立足于长远,把教育发展和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甚至全球,来塑造由我国所控制的全球产业价值链。
第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微观层面上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我国农业和工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力量提升,以及产业价值链的塑造和控制,都离不开我国跨国公司的有效发展。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在微观层面上主要体现为各国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中国共有43家公司入选,入选的一般是我国石油、银行、交通、电网、通信等领域中的行政垄断企业,如中石油、中移动、国家电网等,而我国的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代表时代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的行业中,却没有什么企业能进入全球500强。这说明我国的跨国公司发展十分落后。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进行国内外的兼并重组,利用跨国公司来开拓国内外市场,整合国内外资源,进行“强力”的自主创新。
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反思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