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场和预期的错位交易


    现在,资讯工具发达,给政府干预经济即来带来方便同时也带来麻烦。

 

    美国国会、政府和美联储三位一体的全球经济和市场操纵体系在兑人民币战役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比较好的成果,而中国则损失人民币和对美债权价值,不过中国人多,损失一点也看不出来,日本则遭殃但是美国大量补贴日本的贸易顺差,通过这种方式美国给日本以补偿,欧洲和中国则是美国冲击的主要目标,但是目标太多,美国也力不从心。

 

    美联储的货币宽松预期显然是得不到美国自己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的支持,而宽松货币和美元贬值一直被认为是美国为改善贸易数据和国内就业为理由,但是,我们认为美国的目标可能不是这个,而是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美元贬值与美国国债收益曲线递减同步存在是美国操控国际经济市场的最关键的目标,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矛盾的目标,但是,美国做到了。

 

    在美国两个月内完成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债尤其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低位这样的市场目标以后,美国政府首先是公布比较好的宏观经济数据,这为11月2-3日美联储顺理成章地改变对美国经济的看法和评估提供论据,从而使美联储为11月的货币政策维持不变做好舆论准备,不管怎么样,美联储不太可能推出一个月前市场预期的美联储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而是一个缩水的甚至是一个维持目前流动性状态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国会和美联储通过政策的忽悠,带动市场错误预期,最后带来市场的反向操作。这其实是自1970年以来美国三位一体的经济决策机构的惯用手段,一点也不奇怪。

 

    事实上,最近三天以来,欧美国家经济的宏观数据连续向好,但是,这三天美元贬值趋势被扭转,但是,良好的数据带来欧美股市的大幅度持续地向下调整是反常规的,而联系美国的政策、预期忽悠一起考虑,市场的反应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亚洲方面,港币似乎脱离市场,美元跌它没有反映,美元升它反而跟着升,盯死美元政策不变,但是,掩盖了热钱运动方向。

 

    中国国务院和央行连续发出国内经济通胀预期,有点奇怪,我们不是太理解,但是,人民币这几天的贬值幅度大、持续性强的特征至少保持到今天还没有改变。所以,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支持中国股市短期持续上涨这样的趋势判断。我们认为市场会持续调整,进货点的机遇还没有完全出现,等待吧,像狙击手一样要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