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板——高风险低收益


    今天是创业板一周年日,回顾创业板的开板经历,创业板可以得出几个总结:
1,上市定价混乱,普遍都是超高发行价。同时首日涨幅也普遍过大。定价已经完全消化了几年的成长性。
2,参与者都属于短线搏亦资金为主。而非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就包括部分基金参与的个股,也在股价高位时期,进行了减仓。
3、上市公司内部高管在解禁前出现了大面积的辞职潮。在巨大的原始股套利诱惑下,高管都提前离职,为了套现后不被媒体或管理层的追究。这样的行为容易造成是市公司的核心管理层缺失,使公司未来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
4、解禁压力必然带来整体的估值回落过程。新股制度改革后,发行价逐步下移,使原来超高发行的公司股价都出现比价效应,使价值型投资者将视线转向新发行公司。这是任何新市场的一个必然规律。而这样的规律将有一个较长周期的阴跌过程,直到价值合理或低估后,新的长线资金进场,才能逆转下跌趋势。
5,业绩大幅下滑,并已经有部分公司达到退市要求。这体现了创业板市场的特性,那就是高风险。小公司的成长过程,很容易受到产业的政策变化,技术变化,以及人员变动等许多因素影响,造成公司的经营出现严重亏损,或项目淘汰等变化。因此创业板的投资属性,就是高风险。而由于中国发行的高定价,却看不到高收益。
    因此,在创业板一周年之际,将是风险加速释放的开始,投资者应该回避解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