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还会在购置税调节上有大动作吗?
又到了一年该对车市进行盘点的的时候了。2010的车市产销量曲线,高低起伏不平,忽冷忽热,但就在这多方说多,空方说空的口水大战中,车市按照它自己固有的运行轨道在走着自己的路,而全年产销量最终的“定音鼓”,将敲在1700万辆左右大概也是众望所归之事了。
今年虽然说把去年1.6升及其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缩了水,打了个五折,但该项政策的推动惯性仍在延续着。但是如果说把这个政策完全拿掉的话,那么对于1.6升及其以下排量车型的销量影响肯定还要显著得多,而今年全年1700万辆左右的产销量也是难以完成的。但是明年这购置税方面的政策推手怎么办?是按某个比例把受惠车型的排列组合再作调整?还是将其通过新的车船税来进行调节,或者说反应为对节能减排车型作出进一步的规范?
去年1.6升及其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真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让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车市的冲击化为乌有不说,中国车市反而逆风飞扬,造就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大牛市。而这当中,以1.6升及其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受惠车型作为“领涨股”,带动起了中、大排量车型的产销量一起上扬,甚至于把前几年冷中下滑的MPV、SUV都一并地带动了起来。
但是刚翻过今年,国家立即把这个政策进行了修改,因为不分良莠地进行扶持,到头来对整个的产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而大锅饭式的补贴方式,除了能暂地治标,对我们的企业进步也绝无什么益处。于是在今年对购置税政策进行调整的同时,又推出了对上节能减排目录的车型进行政策性补贴,以及修改原有车船税的征收办法来进行新的尝试。国家的目的很明确:要扶持在核心技术方面有建树的小排量和新能源车型。
特别是在新的车船税的修定意见中,对大排量、高耗能的型将用严厉的手段来加以限制,这与整个社会淘汰高能耗行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说去年购置税的调节措施的主要约束条件是排量的话,那么今后还要增加节能与效率方面的科技含量,以及倡导尽可能地使用小排量车型。这样的政策引导力度必将大幅度地增加,而且在可操作性方面,要进行更为严格与科学的梯度划分。
加之各地政府都在对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拿出具体的扶持办法,可以看出,去年以“救市”为目的的1.6升及其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已经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加之对自主品牌的扶持,既要加强力度,又要在促进其核心技术发展方面真正发挥作用,那么单纯用购置税划块的手段来进行控制的话,会变得越来越缺乏合理性。
购置税的政策扶持,对去年车市的繁荣功不可没,但是国家现在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把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将向着长效性的措施和法规来进行演绎。因此明年类似购置税调节的办法仍然需要,但从形式到操作手法上,都会作出相应的,甚至于在某些细分车型上是大幅度的调整。
总之,节能减排、提倡小排量车、提倡新能源车、扶持自主品牌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有长足进步,这些都是国家的长期政策所要考虑的事,而面对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光是用对某些车型购置税划减半的短期办法来拉动市场的话,显然是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