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骂官掀波澜,只因电视上很少见


  文/李清

  著名电台主持人万峰近日做客杭州电视台某节目时,针对富阳市停车乱收费问题,炮轰该市发改局物价监督检查分局局长袁高亮,“你不知道当什么局长?你不好好为人民服务,就下去,滚蛋。撤你的职!”对方当场挂断电话。这段视频被网友上传到网上,掀起了不小的动静,某网站有上万人浏览、数千条评论,某网站的一条微博有上千人转发。

  

  尽管万峰本人事后解释称,骂人只表明一种抗议。但笔者相信,多数人还是赞同当时另一位嘉宾叶峰的观点。他认为,媒体监督应该以理服人,情绪的宣泄于事无补。事实上,能在节目中怒骂当事人的,也只有被称“电波怒汉”的万峰等极少数人,多数主持人都不会这样做。

  不过,如果我们细看一下万峰骂人的话,会发现其实除了“撤你的职”有些“越权”,“滚蛋”显得粗鲁外,其他几句虽然有情绪宣泄,道理却并没有问题。对市民投诉的情况一无所知,难道这像一名局长的样子吗?而公务员是公仆,不好好为人民服务,当然应该“下去”。在笔者看来,万峰骂官员能掀起波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上很少能见到怒斥、痛骂官员的。

  不妨看一下其他场合的情况。有生活经验者都能知道,在老百姓的日常聊天交流中,对政府部门的做法表示不满乃至痛骂一些官员,都是很常见现象。而在网络上,更是有大量“攻击”各级官员的贴子。假设万峰不是在电视上而是在网上骂一位科级官员,不会有多少人关注。

  笔者相信,如果电视上痛斥官员的场景能够更多一些,大家就会降低敏感度。笔者这么说,并非主张主持人都像万峰一样,在电视上说粗话或者情绪化。但从万峰事件,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现在电视也有监督类节目,但“给力”的并不多。过去一些脍炙人口的节目包括“焦点访谈”, 锋芒都越来越弱。二是现在反映民意的通道,至少电视媒体提供得不够。

  不可否认,对于官员或者其他该骂的人,简单地痛骂解决不了问题。就算这次富阳市的袁局长受到了上级部门批评,也并不是万峰痛骂的功劳。其他的主持人对万峰的做法,没必要去学习、模仿。但是,我们从万峰对官员的痛骂中,还是可以看到民意的力量。在现实中,由于节目审查制度,以及考虑“社会影响”等,电视等媒体远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只有主流媒体充分发挥出监督功能,才能既对社会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也更加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