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来参加2010上海世博青年高峰论坛,正如主持人白岩松说的那样,低碳成为一种流行的口号,而不是很多人的具体行动,这一点如果我们去看最新的《2010零点公众环境保护指数报告》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很多人意识到不少具体的环境保护行动与低碳行为的必要性,但是在行为层面则很少真正采取行动,人们对于低碳知识的了解的深度不够,低碳传播的生动性与行动设计更显贫乏。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我说这里面涉及到行为改变的原理,人们在旧的行为模式向新的行为模式转化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了:因好奇而去了解,因了解而获得了一定的知识,通过获得知识而赋予行动的意识,尝试行动,反思实验性行动的意义与经验,调整与重复进行新的行为以至于形成适当的技能,而目前对于低碳人们的行为进程大致相当于在第二阶段的初期,这也是某种进步,但显然还没有到了普遍采取尝试性行动的阶段,当下设计与采取各类实验性的行动就非常必要。
青年相对于其他人群,其行为的巩固性要相对较弱,因此在对于低碳行为方面,如果我们给予适当的新知启发是完全可能让他们成为行动的先锋分子的。现下,青年应该成为对于自己本人与自己所在的组织碳排放情况的敏感分子,知道并传播相关行为的碳排放水平,比较明确地知道自己或自己组织的碳足迹的总水平及其构成,这个时候就能对于自己的碳足迹的感受具体化了;同时应该对自己或者自己的组织在低碳行动中进行定位,是做碳减缓者(部分抵消自己的碳足迹)、碳平衡者(完全抵消自己的碳足迹)、碳奉献者(超量抵消自己的碳足迹),并以此成为自己的低碳行动规划的依据;青年要尝试以组织化的力量,运用公益的形式进行低碳知识的普及,低碳行动的示范与低碳技术的公益推广,而那些社会组织与企事业单位的青年领袖更应在组织的社会责任与组织的低碳贡献中充分考虑发挥已有组织的影响。青年是新人群,他们要在低碳这样的新型的行为模式的推动方面起模范作用。
就在10月16日,一群上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参加了在江苏盐城大丰市举办的大规模碳汇林启动活动,这些企业透过低碳星期天活动,组织青年员工计算自己的碳足迹,并采取行动,透过种植碳汇林的方式减少与弥平自己的碳足迹。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这只是一个尝试性行为,而我们会更接近更普遍的低碳行动。
昨日场景:上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八五研究生学习二十五周年论坛:法律职业人的新面向。下午在宁波图书馆做公共讲座:新经济周期中的商业机会。
今日推荐:请广大博友关注黑苹果青年的新域名网站www.heipingguo.org。
今日小诗:
微乐
我的快乐,
有时可能只是一颗渺小的海沙,
坚实而不委琐。
潮涨潮落,
它或者在阳光下开怀,
或者在暗水中闲度。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咖喱粉丝
清水加牛肉汤少许起锅,沸后放入绿豆粉丝,一分半后,放入食盐和咖喱酌量。半分钟后,盛碗放入香菜末后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