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能让农民幸福吗?


  城镇化应该是一个自然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不能人为地、脱离生产力和国情去强制地、盲目地追求城镇化。

  中国的现实国情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人口众多,至少有13亿人口。

  中国这么多的人口,为什么还这么稳定?就是因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不要把农村人口多看成是坏事,恰恰相反,农村人口占多数,对于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好事,因为农村人口有地有山有水,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一般能解决吃的问题。自给自足的农村,是贫穷的中国人能够繁衍下来的重要条件。

  然而,超过生产力发展水平,盲目追求城镇化,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是生存危机。大量珍贵的土地变成了高价住房,会导致粮食危机。有人不怀好意地说什么到国际市场上买粮食。当你把生存的赌注押在国际市场时,你就是死路一条,因为真到了那一天,你根本买不到粮食。城镇化后,不但有粮食危机,而且你想吃野菜,也没有地方去挖。

  二是造成大量的闲置人口。超过生产力发展阶段提前追求城镇化,城镇里容不下那么多的人就业,加之很多农民除了种地别无所长,当农民被城镇化以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除了住房以外,一无所有,也没有工作,成了闲置人口,这一方面造成劳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负担,并且农民自己也会感到失落,缺乏幸福感。

  对于农村来说,城镇化不如“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必须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在新农村里,农民可以住高楼,可以有现代化生活,但是直接或者通过合作化间接拥有土地。至于说城镇化,只能顺其自然,必须是在生产力发展内在要求的驱动下,适度地、逐渐地向前发展。一部分农民,在城市创业,有工作,或者安度晚年,这部分农民,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脱离农村,变成城镇人口。

  现在,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急不可耐地盲目追求城镇化,很多地方政府给下级下达了城镇化考核指标。这种人为地追求城镇化的潮流,既不符合农民的意愿,也必将导致后患无穷。

  盲目追求城镇化的根本原因,与盲目追求GDP的根本原因一样,是一些人没有弄清楚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应该围绕人民福利进行。凡是能够增加人民福利的,就做;凡是不能增加人民福利的,就不做,不管是GDP也好,还是城镇化也好,都应该是在追求人民福利增长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而不能反过来,把GDP增长和城镇化当成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