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女心理咨询师不同风格之自我觉察下的心灵图谱(转贴)


作者: 吴文筠 | 2010年10月04日 12:11 | 栏目: 心度——自我能力感&个人成长与企业绩效孵化器
(163) 点击  |  (21)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wuwenjun.blshe.com/post/8376/598485

一个导师的语言需要干净到不掺杂任何可能带来混淆的多余信息,简炼有力,直指核心。
尤其是当下面坐着一批时间资源浪费不起的企业管理者之辅导培训的现场。
刚从“长春一汽”培训回来的建东,和我聊到课程现场的一个细节——
这次课程的对象是“长春一汽”下面一些大部门的经理。就在课程即将结束,其中一部门经理抛出一问:黄老师,我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么?您是否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救的?
建东:是的。我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人都是有救的。
那位部门经理:那么,既然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救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应该留任?
建东:这二个问题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和逻辑关系。如果可以分开来答,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个问题我相信人人都是有救的,这是一个无限的问题。但我不认为人人都可以留任,这是第二个问题。因为不同的人都有他更适合的岗位。而这是一个有限的问题。如果这二个问题放在一起,你就是在试图把一个“无限”压缩在“有限”里,来给自己寻找答案,那是徒劳的。或者说,你想用一个有限的方式去框住某个无限,这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读建东的心灵地图——来自“关系花园”:http://huangjiandong.blshe.com/
关系与融合,它是我们一生那个滚滚而下着多少伤痛的大江源头的雪山,建东的诗让我看到那束阳光
我期待
与你的融合
每次
小小的愿望
在彼此温暖的对视中
成长
在彼此恶语相向中
消失
来来去去
消磨着耐心
折腾着希望
回望
每一次
从沸点到冰点
我也是
准确地将爱
放出与收回
我爱的条件是
能让我感受到你的爱
在沸点
你的爱蒸腾出我的爱
在冰点
你的爱冻结了我的爱
其实
我从未真正爱过
融合
成了我对你的要求
我爱你吗?
我渴望融合吗?
是的
我试着
把温暖的阳光
还有冰冷的雨水
都化作支持内心
小小愿望成长的力量
相信
有一天

会绽放
焕发出
融合的光芒
 
我和你 ——“身体觉知的我”和“意识的我”遥遥相距,面面相觑,在我们的身体里
兔是兔、龟是龟,我是我、你是你……
我看着你
看到的是
符号、概念、判断、规条
从未
真正看到过你
我听着你
听到的是
情绪、偏见、比较、传言
从未
真正听到过你
我拥有
知识和经验
从未
真正拥有过你
我走在
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从未在当下
和你在一起
内心燃烧的渴望
是融合
阻隔你我的是
我让自己无法
触到真正的你
无论多久
仍然是我和你
虽然
我想去
我们
 
我爱你  (博联副刊)
我说
“我爱你”
其实
是说
我爱你对我的爱
我爱你我喜欢的
我爱你满足我欲求的
就这样
我用“我爱你”
肢解了你
我爱的你
怎不支离破碎
岁月从缝隙侵入
我曾经深爱的你
已渐渐消亡
                         
我说
“我爱你”
可我从未爱过完整的你
我爱的是我的画像
我说
“我爱你”
可我从未遇见真实的你
我触到的是我的画像
我用“我爱你”
刺向了你
你的鲜血浸透了画像
第一次
碰触到真实的
你与爱
      
建东的入博宣言(博联谈)
我觉得加入博联社和入党没啥区别,一样需要验明正身,一样需要介绍人(有专门选项),所有也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写下本宣言。

 

     我的入博(博联社)介绍人是吴文筠博友。
     她就像党多年教育出来的好同志一样,怀着赤子般的热忱,在辛勤耕种自己地头的同时,积极地广泛地宣传博联社,以抢占阵地、发展一个是一个的急迫感将开博的朋友们,以及没有开博的朋友们,一个个介绍到博联社,以一天发展一个的速度,稳步地开展着入博介绍工作。我在正式加入之前,已经以预备役的身份,有时是潜伏的方式,在文筠的地头种了两棵小白菜。开始时,吓了一大跳,大家都称这是马王爷的后花园,暗想:我是投奔光明的进步青年,怎一不小心踏入封建大院。文筠做着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我种小白菜的时候好好体验,最终发现这里就是我要找的光明大院。
      当然,我不是今天被批准加入的,但这不和入党一样,宣誓都找个有意义的日子,我就选了国庆蜗居在家的日子。我特别高兴在文筠的帮助下找到了组织,从进步青年成长为博联社博友,这里民风朴实,各个小院争奇斗艳,我想,在组织的关怀下,在文筠这样无数榜样的指引下,在博友们的留言呐喊下,我一定能快速成长起来,我的“关系花园”也能枝繁叶茂。
     自我被批准加入博联社之日起,会以每天到地头来看看的标准(出差除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向文筠这样的先进分子看齐,为博联社添一道风采!
    我喜欢这里,愿意在这里种地,培养自己的地头力。
文筠:没想到今天脑细胞枯竭,来博联地里翻翻土、溜达溜达,就想着怎样翻墙到隔壁建东家的院子和远一点的枫叶那去偷点瓜啊枣啊什么的,拿来搁咱阳光大好的场院里晒晒,没想到,有银居然搞了个隆重的“入博宣誓”,俺这个“媒人”一不小心也给热闹进去了。自从把耀东连搡带拽拉来博联、给他弄了个“五十岁学吹打”的光荣差事之后,第二个目标,自然就是非建东莫属了。建东是党员,属于周立波讲的报废率千分之二之外的那部分的好党员。绝对一等品,特等品。大家看出来了么?俺进“博联”是属于比较散漫、经常目无组织、四下乱窜的那类。看到建东这个阵势,一上来就跟组织抛媚眼,下保证,“三俗”得一塌糊涂。弄得俺老惭愧的。建东有一点没说错,俺也很吃惊,发展博友的速度就象“嫦娥2号”升天一样,拉也拉不住,长假前基本上达到了一天发展一个。从耀东,到建东,到罗子,到金涛,到晨龙……枫叶,做好准备,下一个就是你了哈:)先热热身。“考虑”这个事嘛,基本也就是形式形式地征求一下,基本不容有其他选择哦。不然,俺可不是仅仅只在这里象今天这样“很节制”地“曝光”你的二篇隐私佳作了。要知道俺博友的“处女见”都给了你,要知道为了找到和你文字相配的图片,俺可是花了一夜的时间、觉也没睡好啊,才找到那二棵“小萝卜”的。看在俺这二棵相亲相爱的“小萝卜”的份上,您也一定得转战“博联”哦:)罗子已经在问俺了,你这个家伙偷偷拿了王爷多少广告费?俺冤枉啊。俺是那种银吗?俺明天就找王爷要去!(附罗子的“和自己推心置腹”链接:http://luozi.blshe.com/罗子今天近乎来博联也算是开场白的诗歌“拜伦湾的一粒沙”被推荐至博联副刊。在这“三个女心理咨询师之不同风格自我觉察下的心灵图谱”里,俺也将全诗摘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说到那个千分之二,周立波舞台上抑扬顿挫地列出数据说:现在民众受误导,认为党员干部中很多都是坏人,这是不对的!这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不公平的!他说: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党员干部犯罪案件十四万起,被处理人员十五万人,包括枪毙、双规、吃官司的。从绝对数来看,排成队**规模庞大。但我们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有七千多万党员,用十五万去除以七千万,倍率是千分之二,世界上最顶级的品牌也允许有千分之三的报废率,所以我们的政党是全球报废率最低的政党。周立波在舞台上这样分析,引得观众阵阵掌声。周立波由此自豪的表示:「全世界我第一个作出这样的思考。」话锋转过来,周立波又调侃:「这样的话,明天组织上是否会来找我谈话,强烈要求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不想加入的,因为我保持无党派人士,但并不影响我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加入共产党是要有勇气的,我怕万一加入以后,两年后我成了那个千分之二。」
                                                    
                                       完美主义
一个真正完美的人从来不是完美主义者,一个完美主义者从来不是一个真正完美的人
我曾认为
“我是完美主义者”
用它完美地掩饰了
我的拖拉
我的游离
我的涣散
我的无知
           
从此
我进入
半壁生活
只要阳光不要黑暗
只要精美不要残缺
只要坚强不要软弱
只要奋斗不要享受
只要勤劳不要懒惰
只要温暖不要清凉
就这样
一分为二
   
痛彻心扉的是
完美与我渐行渐远
守着半副翅膀的我
没有了完美
更无法向完美
飞翔!
                                        
                                       来兮归兮
                           
我受伤了
请用泥土为我包扎
伤口伸展出的根须
滋养着新的生命
   
我流泪了
请用阳光为我擦拭
泪珠映衬着的彩虹
折射出崭新的亮丽
我变脏了
请用雨水为我清洗
雨滴裹挟着的灰尘
激发出勃勃的生机
我欢唱
雷电为我伴奏
我雀跃
狂风萦绕裙裾
   
我来自于你呀
自然之母
我仍会
化为
一抔土
一丝风
一缕光
一滴水
带着欢快归于你
上帝只给了我一只竹篮子,俺不抱怨,因为“竹篮打水”也一样可以成就丰满的人生
竹篮可以盛满水吗?
不可以
你不知
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把竹篮投入大海呢
海水充满了它
当你带走的时候
湿湿的篮中
不曾留下一捧水
这不就是生活吗?!
投入了
丰富而满足
脱离了
贫瘠而空虚
进入存在与经验无我
落下
落下
我开始了不一样的旅程
有限,只剩下感受
无限,穿越了感受
空间,不是空间
时间,不是时间
遇到,没有遇到
空白,不是空白
丰富,不是丰富
清醒,不是清醒
癫狂,不是癫狂
没有光明的黑暗
没有黑暗的光明
无可确认的确认
所有流经了我
我流经了所有
一阵躁动
我被甩回人间
当梦中的我比醒着的我有更深刻的觉察时……
我跌入了梦中
同样的房屋
同样的天空
同样的大树
同样的我
坐在花坛边
期期艾艾
等待一个人将我的手轻轻握住
一个声音袅袅走来
“你又开始自怜了”
醒来
没有了一枕的泪水
有了会意的微笑
很久
梦中的我
清醒着
醒着的我
游离着
从此
醒着不做梦
接纳所有阳光下的阴影,接纳它给到我们的不够完美、但比完美更重要的那份完整
                         

走在林中
徜徉在街市中
歪斜的影子无法消除
一阵阵苦恼从心中泛起
害怕站在阳光下
显而易见的歪斜
让我无法感到中正
总想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掩饰
功夫不负有心人
发现站在巨大的阴影下
再无人看到我的影子
我追随所有的巨大
所有所有
渐渐
我也以为我没有影子
几生几世
失去了心中的欢笑
不再领略阳光的轻抚
浓重的黑夜消灭了我的影子
我也在那个洞中
慢慢流失
我未曾想到拒绝了影子
也拒绝了我自己

在“我是谁”面前倒下
经历了几世的厌恶
流尽了几世的眼泪
辗转了几世的自责
我打开了门
迎回了我的影子
今生
我修来了全然的接纳
望着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影子
悲欣交集
开始了
人生的欢宴
亲爱的,你找到那个躲藏在“乌龟” 里的你自己了吗?以及你的那个寻找了一生的内在小孩
俺这个一天做二媒的(见今天上传“博联”的建东的“入博宣言”以及罗子的“开博致谢”),
被你们当“媒人”谢来谢去,一不小心,内在小孩就成了媒婆版——这张图片上的这样了:)
注:吉利根把意识的自我称为“兔子”,身体的自我称为“乌龟”)
探索的路是从生活走向心中,回家的路是从心中走向生活。
 
冥冥中我看到
一个满脸是泪的小女孩
她是如此伤心
如此迷茫
如此无助
又如此期待
我充满了心痛
又有些厌恶
我无法欢迎
虽然相遇如此不易
这幅心底的画面
就像擦亮的镜子
照出了
评判、怀疑的我
无法充满怜惜地拥抱幼儿的我
抗拒别人请求的我
即使那个人是小孩子
努力坚强而不愿与人靠得太近的我
看似热情参与而心木然的我
无论怎样的批评都会被击碎的我
汩汩冒出的自怜就像一条河
阻隔在我和小女孩中间
那都是从我心中流出的泪水
流淌了几生几世
几经挣扎
我知道
我带着爱你的勇气
我带着接纳你的勇气
在此刻与你相遇
“请把手给我”
一个声音袅袅走来
吹去千年迷雾
你最渴望的是让我找到你
我最渴望的是去接回你
我多么幸运
能遇到你——
贴着软弱标签的我
熟悉而又陌生的我们
相遇了
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们抗争了一生一世、几生几世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学会与它共舞?
 
 (博联副刊)
 
我挺立着
保持着几百世前就有的骄傲
与微风抗争
与狂风抗争
为了证明什么
也为了寻找什么
带着迷茫的心
高昂着头
站立着
“山峰不也是这样矗立着吗?!”
奔流的河水
带我走进了山谷
一阵风
呼啸着穿越山谷
山峰轻抚着狂奔的风
看到了
看到了高山与狂风柔美的共舞
错过了
错过了几百世
原本属于山谷的情怀被愠怒充满
几世抗争
从未赢过
几相遭遇从未了解过
今天
我仍会挺立在风的面前
带着若谷的虚怀
任凭风流经我
微风使我享受
狂风将我高举
我与风共舞!
生命信任我,它把我一次次推到“让我自己来打扫我的伤痛”的门前……
我总想为什么没有掌声
为什么没有欣赏的目光
在内心最深处的地方
我从未给过我自己掌声
也从未欣赏地看过自己
也从未知道带着伤痛也可以起舞
知道的是带着伤痛战斗
总想把力量交给别人——交给带来创痛的人
我曾经病过
不是病将我打到
而是我在病中迷失
我曾经伤过
不是伤让我痛
而是迷失在伤中
让我旧伤有了新痛
我可以选择等待
等待别人轻轻将我的伤痛包扎
等待别人引领我走出心灵的迷宫
我已经等了几生几世
无论伤与痛又平添了沮丧
望着镜中自怜的我
一个声音传来:
此生你是否愿意自己来?
可以吗?
可以
挣扎中一句话渐渐长大
这里,请让我自己来!
多少世
你都将我推到门前
可我都抱怨
为何不可以再推我一段
不够还是不够
每次你都默默转身离开
留下迷茫懵懂的我
稍稍清醒的我有些明白
我要让自己的船浮起来
才可以邀请你一起远渡重洋
这里,请让我自己来
用我刚学会的方式
 
拜伦湾的一粒沙 (博联副刊)
罗子的“和自己推心置腹”链接:   http://luozi.blshe.com/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有泪的冲动,控制着它,刚好不掉落眼眶……你呢?
去年这个时节,我在美丽的澳大利亚拜伦湾小住八天,白天在瑞哈夏老师家聆听他那生命的教导,清晨和傍晚在海边散步,体会大自然那浑厚、宽阔以及那无处不在的启迪,临回国的那天早晨我再一次来到海边,向大海告别。那美丽的朝曦晨露,那奔涌而来的海浪,那宁静细腻的白沙,一个赤子之心突然像大海敞开,随着对生命的大声呼喊,大海回赠给我那对生命汩汩如泉涌的领悟。从海边回来,我无比感慨,写下这一首诗。一年过去,每回再次读到,泪都会在眼眶再起……
清晨,
我在拜伦湾海边漫步,
带着离别的不舍,
充满对这次旅程的感恩,
我不禁对着大海,
伏地跪在沙滩上,
双手捧起海边的白沙,
感受着它的细腻、温柔和臣服。。。。
在浩瀚宇宙中,
人多像是一粒沙啊,
我是一粒沙?
我是一粒沙!。。。
沙从哪里来?
沙到哪里去?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不,不,我不想成为这么渺小的沙子!”
我对着海大声地哭着、喊着,
“可这是事实,在宇宙中,每个人就像一粒沙,”
一个声音穿过海浪温柔地在耳边响起。。。。。
  
太阳给海天边际抹上了金色,
海浪伴随着涛声向沙滩涌来,
我停止了哭泣,
内在深处的宁静升起。
我看到阳光下的沙子在闪光,
每一粒沙的中心都有一朵的花,
生命的美丽就在那里,
她陪伴生命的旅程,
她目睹成长中的起伏,
她体验内在开花的每一个瞬间,
她不需要吸引别人的喝彩,
她为自己而绽放,
为经历的过程而喜悦,
这已足够了。。。。。
    
是啊,
每个人都是一粒沙,
也拥有沙中心的那朵花。
那朵花也许,
形态不同,
名字不同,
贵贱不同。。。。
但那并不重要,
因为,
生命会给每朵花同样的机会绽放,
那绽放带来的是一样的喜悦,
那内在的美丽是生命的礼物,
只要你珍惜,
谁都无法拿走。
此时,
泪水伴着感动又一次流出,
此刻,
我对生命无比感恩,
爱在心的深处滋养着。。。。。
我珍惜生命的每一个时刻,
我欣赏生命中的每一次转换,
我享受着生命中每一种体验。
我是宇宙中的一粒沙,
我是生命中一朵独一无二的花。
 
身体的呼叫——来自枫叶                    

只闻“枫叶”名而不知到哪可以找到该“仙女”踪迹的博友们,俺第一次正式推荐她的二篇深藏茂盛老林、读来犹同灵芝的心灵成长的博文、长假里一起来赏读。正如枫叶给我的回帖里所言:越是向内探索,向深挖掘,越是看得清楚,我们的个性形成、防卫机制、情绪与感受是怎样运行而来直至今日的。“小我”的壳, 在某一个瞬间,可以脱下,回归自然而喜悦的原生态的心。而这个翻来覆去的过程,就是蛰伏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只要“修心”,就会生出无限的创造潜能,把黑色的记忆,变成宁静养心的黑白照片,变成滋养;而澎湃的时候,甚至可以将死亡,绘成五彩斑斓的景象。有句话,我改编一下——生活的目的,不是逃避什么,而是臣服于人生;重要的工作是工作自己,臣服于“己死亡”!
 
养成了习惯,不写几个字就无法入睡。
周末到来,寂寞得无聊,想有亲热的感觉。他不在,只有我一个人。身体似乎强烈地需求温暖的外在能量。是的,如果相拥,我的身体会得到满足感,不会寂廖而低吟。可是,又回到缠绕许久的话题:为什么要选择分离?
为了精神的追求、一些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形而上的崇高理想、奋斗的目标?如果死亡都被看破,所有的这些意义总有一天随自己烟灭灰飞,意义不意义,又有何意义?OK,按阿德勒的说法,这些的付出和作为丰富了人类的文化财产,可能作为财富遗留给后代,OK,那么,这么自然的为了后代繁衍而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到了人类身上,为什么被置于特别的高度?动物的繁衍,与人类的繁衍,不是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为什么人类有了特权,可以或特别地需要一些思维能力去突破动物界的规则,而发展出‘高级动物’生衍法则?上帝创造世界,本着一颗仁爱平衡之心,独独偏向了人类,赋予他精湛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凌驾于动物之上甚至‘为所欲为’?怎么想都想不通。
上帝所给予的‘思考能力’这个礼物,将人的自我认知超级膨胀,同时,深受‘小我’的自大和高速运转所害。‘小我’在人的思维中占了绝对优势,根据其以往的‘过去经验’和对‘未来’的合理推测,‘小我’喂肥了人类的雄心,而所有的企图、谋划、教育系统,都是教导人怎样在‘小我’的聪明中控制其他生物和未来、控制得与失、控制生与死。这种自大的愚昧,迷惑的是人类的‘心眼’,遮蔽的是原始的智慧;而传统的教育,往往在精神层面,追求高尚的意义,却忘记身心灵的一体,忘记一切的载体,是身体。
身体的智慧、身体的记忆、身体的隐密的庞大系统,是被忽略的。甚而,被排斥。身体似乎是个卑微的奴隶,受着驱役和指挥。
那一刻,我的身体告诉我:她需要抚慰,需要与另一个身体的能量相接。之前,我是一直蔑视她的。我的理想、精神目的,是驱使我的唯一动力。此刻,我聆听她的低吟、她的倾诉,我突然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是精神的虚假高度,而是身体的生存过程。
 

身体是母亲,精神是巫婆。我们以为我们的聪明意识来自巫婆玄妙的魔法,但不知清明的智慧,本存于母亲班的身体中。情绪是记忆于身体中的。情绪的变化来自于身体接收信号后作出的反应。如果不是‘小我’的聪明,我会得到多少平静、和谐、愉悦?而‘小我’的‘精打细算’,除了疲劳我的神经,恐惧我的神经,消耗我的体力,而且膨胀了我的‘愚昧’!我迷失了,我成了摆脱上帝的夏娃。
我不再想引用‘聪明’一词,我改用‘智力’。智力与‘MIND’(心)相连;智慧与‘SOUL’(灵)相连;感受(情绪)与‘BODY’(身体)相连。我要放下‘聪明’这个概念,我要‘克服’小我的影响。也就是说,还原到我出生时的状态----未被外界环境污染,未被错误的人类意识熏陶的状态。是什么概念?‘丹’。所谓‘八卦’的阴阳图,阴阳合之,归于本处。
幸福的通道,就是与小我的战斗.
小我就是'MIND'.
聚焦到感觉上,身体上,把小我驱走,就会平静地幸福.

竹篓小猪月饼——来自枫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2e9b0100lfkp.html

(一)  11pm Sept 19th, 2010

和杨见面,聊内在小孩的需求与成人的自由及责任。
说起小时候,童年生活对我的影响……
分手后,去大统华,买饺子皮。已经晚上九点半了,几乎见不到顾客。敞亮地,瞥见一种玫瑰色的小竹篓,标签写着:小猪月饼。
马上有买下来,送给JACKIE女儿的冲动。她的笑脸花儿一样地开在我的脑海中。
孩子,童年,突然一个意识跳出来,一个问题问自己:我为什么喜欢给小孩子买礼物?喜欢看他们开心的样子,尤其是小女孩?有些娇滴滴的小女孩?
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质问我:为什么对小女孩那么好?那么宠爱?什么要求都满足?
有吗?我从未承认过,对大人与小孩的区别对待;更不曾承认对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对待。我的理由,向来是,女孩子嘛,当然要让一让啦!女孩子是骄弱的,需要呵护的啊!
我看不出我的非一致性,矛盾性……
突然,突然,我仿佛看到我自己小时候期盼的脸,期盼的眼神。记忆与意识联结了,于是意识在说:我买礼物的行为,在补一个缺。一个空缺。那是小时候无法满足的期待吧。
我希望得到可爱的,惊喜的礼物。我很少有那样的机会。长大了的我,看到可爱的东西,下意识地想要买下来,送给一个有着童年的我一样的笑逐颜开的小女孩,任何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原来,我买的礼物,不是因为与那个孩子的关系,更无关与关心或爱。JACKIE 的女儿几乎不大开口与我讲话,我见她的次数也寥寥无几。原来,买礼物的行为,是我内在小孩的一种需求的投射,一种转化。我的内在小孩,在那种可爱的礼物的触发下,沉睡的渴望被唤醒,变形为我的这样的行动。喂的是自己的饥渴,受体却成为不大关联的孩童。这个曲里拐弯的路程,真的不容易被发现噢。 四十多了,才偶然相遇自己的内在的呼唤。
我想到了!姑姑谈恋爱时,姑父为我买了羡慕已久的白球鞋。从未相信我真的会有一双自己的白球鞋。那份欣喜象刀一样雕入我的身体里。
还有,小学时,对着商店玻璃柜里的一双丁字皮鞋,我发过多少次的呆!不记得是粉红还是黑色,那是我如同聚焦一般强烈的渴望。我不知怎样跟母亲试探——买那样一双鞋的可能性。我等,等待春节,等待押岁钱,等待凑足那个数字。可是,后来,柜子里再也没有出现那样的鞋子。现在猜想,后来的我,一定无数次地期盼,又失望地徘徊在那一串串的玻璃柜前。最终的结局,是大学的时候,用存下的生活费,买了一双夸张的红色的丁字皮鞋,几乎只在屋子里穿,但是,心中许久的饥饿感,总算填满了。
那么多的遗憾和缺乏,原来都来自于童年的经验。而这一次的联结,让我找到——我的一个需要完形的伤口。
打字打到这里,另一个意识跳出来!当年只看不买,对我小小的心来说,也是一种满足。所以,成年后,我有一种倾向:很钟情的东西,如果代价很大,我的选择是——看看也不错,几天后,占有的欲望便淡漠下来。即使是买回来,常常也束之高阁,只看不穿,只藏不用。除了对自己不是美女的自卑之外,童年的习惯,是幕后的推手。我习惯了不去享用。这倒是符合农民的质朴。  :)  一个意外的收获。

(二)  5am  Sept 20th, 2010

睡得不好,静不下来。知觉中,有个思绪上窜下跳,似乎与杨的谈话有关,但又看不清楚。是陷入了他的个案中,被牵动?是自己想露一手,牵他走出? 好象都不是。 我的心很静,并不宣腾。
暗想:移情,是他对我的影响。反移情,是我进入他的角色。 是什么呢?
看起来,是移情!是他的某些不稳定的能量,进入了我的系统。说明我自己的能量系统不够坚固,软硬的攻击,我皆不能充分抵挡。
第一次经验这样的感觉。
小女孩渴求的缺失,似乎没有出现在我的梦中。
倒底是什么,在跳动? 我还是不确定。
有一些反移情的东西!我似乎控制不住地想,点击他的“痛处”,他的“关键部位”。我希望得到“知音”的感觉,希望他可以认可我的点拨,认可我的能力,认可我的“出类拔萃”,认可我一路走来的成长。我对“认可”的隐藏的需求,是那么“地下”,那么“强烈”!常常以助人的面孔出现! 这是另一个需完形的“缺口”。
天啊!相隔不到8小时,在昨晚10点发现小女孩礼物的缺口,早上5点,发现自己“被认可”的缺口。付出的是一夜睡眠不安的代价!这样的自我发现的大礼,即便无法安睡,也是实实在在的值得。
当然,第二个缺口,更大,更深,也会让我更不安。
或许是一句恭维,“你活出了自己”,
或许是一种羡慕,“你到了一种境界”,
或许为了显示我的高度,我爽快地买单,
想到这些,我就笑了。
我看到我的那个“小我”了。

(三) 7:30am  Sept 20th, 2010

上班前,在洗手间里, 我竟然发现了第三个缺口!
慢悠悠地,例行着一道道“工序”,突然,想起小时候邻居家的戴姥姥。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我的奶奶家是上房,她家是下房。 隔着十几步的距离.。想起我很喜欢去她家串门,因为她家里有个帅帅的大哥哥。(因为外婆远在广州,那时家中没有电话,我没有可能真真地叫自己的外婆一声“姥姥”,所以,这个邻居姥姥,补着那个缺口,现在想起来,我似乎尚能听到我甜甜的呼唤。而她的女婿,我喊成大伯的,总是把小小的我,举得高高的,亲了又亲,胡子扎得我拼命叫)常常地,姥姥试图给我一些吃的东西,但我从来不敢接受。为什么?因为奶奶严格地规定:不准要别人的东西。有一次春节前,姥姥家蒸的粘豆包很诱人(她们家也是山东老乡),她一再地劝说我,吃一个,没事!我很喜欢那种豆包,与我奶奶家的不一样,很吸引我,但是,我怕奶奶责骂。推来推去的,还是不敢。后来,似乎妹妹已经吃了起来(她比较受奶奶的宠爱,年纪小,嘴巴甜,样貌俏),我方才壮着胆子,快快地吃完。提心吊胆回了家,为此担心很多天,生怕奶奶发现后责骂。
奶奶是乐于助人的,但是不允许接受别人东西的规矩严格得有些苛刻。只能出,不能受!由此我想到我的一个长期的困惑:对于请求人帮助这种事情,我有极大的困难。我无法开口,不肯开口,不愿开口。那种被责备的感觉,强烈地窥视着我,惴惴不安。除非面对我觉得非常亲近的人,否则我不能自在。甚至,在情感上,如果得到别人的呵护或照顾,我也会惶恐不安,想到需要还回去,以减低我的罪过感。
这种只呼出,不吸入的边界(boundary)原则,是奶奶自立自强的偏执,无形中残缺了我的边界概念,在困惑中,我无法得到平衡。只付出,不接纳,我的系统能量越来越弱,我的内心越来越疲累,却说不出究竟来。
找到源头,终于可是释怀。
还是需要时间,才能慢慢看破。
然后慢慢练习放下。
有一天,便会自在。

看破      放下      自在   
 
21 条 关于 "三位女心理咨询师不同风格之自我觉察下的心灵图谱(转贴)" 的评论
评论
胡香 | IP地址: 221.11.60.* | 2010/10/06, 10:49
谢谢文筠妹妹。读着三位老师这些关于心灵成长的文字,这些源自心灵,抵达心灵的文字,仿佛冥冥中的一种指引,让人慢慢学会觉察、认知和接受自己,每天都成长一点点。
这不就是生活吗?!
投入了
丰富而满足
脱离了
贫瘠而空虚
愿做投身大海的那只竹篮子。
此时,
泪水伴着感动又一次流出,
此刻,
我对生命无比感恩,
爱在心的深处滋养着。。。。。
我珍惜生命的每一个时刻,
我欣赏生命中的每一次转换,
我享受着生命中每一种体验。
我是宇宙中的一粒沙,
我是生命中一朵独一无二的花。
是的,我亦愿做这宇宙中的一粒沙,珍爱这如沙的生命,就是珍爱心中那朵花。
我们,只要“修心”,就会生出无限的创造潜能,把黑色的记忆,变成宁静养心的黑白照片,变成滋养;而澎湃的时候,甚至可以将死亡,绘成五彩斑斓的景象。
把黑色的记忆,变成宁静养心的黑白照片,变成滋养……这充满智慧的转换有一种温润而坚定的力量,透入人的心底。
喜欢所有的图片,尤爱那戴花的和与猪猪亲吻的小小孩。:)
问候文筠妹妹!祝妹妹开心!
黄建东 | IP地址: 124.79.175.* | 2010/10/06, 15:46
胡香,我爱你,每次读你的文字就有一种很深很深的感动。
胡香 | IP地址: 221.11.60.* | 2010/10/07, 12:16
谢谢建东老师,我也爱你!读你的诗章,我会获得一种向内检视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冷静的、温和的、坚定的、充满爱与关怀的。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14.* | 2010/10/06, 12:48
姐姐,刚博联社老树林里去转了一圈,收获之一就是把你那首今天上传的“不是只能而是愿意......”采来俺小屋、放大玻璃水瓶里养着。俺这二天成了一个“插花”使者。您的文字更是让这个“小屋”里的其他花花草草、相映成辉,相映成趣……
以前老人总是教导我们要藏拙,它教会了我们在人群里总不忘炫耀自己可以炫耀的部分,以示自己的足够强大……因为我们是那么的害怕自己可能被人欺负、被人嘲笑的那个弱和小。自从和一群有觉察的人有幸“呆”在一起,她们的眼睛永远都是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的,她们的分享永远都是自己不可告人、却终于可以那么坦然面对了的“弱”和“小”,她们在自己的灵魂里面翻翻拣拣,每检视出一个,捉牢一个,就像收到一份生命的大礼一样,那个“外人”无法体会的开心,让我无限感慨和放松。她们检视出的每一样,拿到友情的阳光下来暴晒,我一看,妈呀,怎么和我怀里暗揣的那个那么像啊,这不就是我么,这个缺点我也有,那个模式我也有……我自己是没有勇气鲜血淋漓自己跟自己去挖的。更不要说有勇气拿出来展示了,我就蹲在一边“偷看”,看到别人手上的一样,就去自己里面找,结果一逮一个准:渴望别人的认可才觉得自己有价值,不肯全然无条件地自己接纳自己、乃或同样地接纳他人,等着某个理想中的人来拯救自己,觉得这应该是那个人的义务、而不是我自己的……觉察的道路上,我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蹒跚的婴孩,建东、枫叶、罗子、金涛……她们的分享,对我就像是按图索骥的那个“图”一样重要。那是一条需要慢慢自己跟自己学习和练习的长路,虽然起步得有点踉踉跄跄,但毕竟是跨出了第一步……这些可以给到我帮助的珍贵分享,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品尝。
俺也特别喜欢那个睡得呼呼、令人发噱地戴了朵夸张的大红花、根本不知道“媒人”为何物之无辜的被人整得像个媒婆一样的小家伙,和那个隔着铁丝网都阻止不了与猪猪亲上一口的小宝宝:)
胡香 | IP地址: 221.11.60.* | 2010/10/07, 12:59
谢谢妹妹这里琳琅满目的“插花”,让人一起看到春华与秋实,所有的花花草草,在妹妹这里都增辉增彩,相映成趣,真的让人好不喜欢!:)
“……等着某个理想中的人来拯救自己,觉得这应该是那个人的义务、而不是我自己的……觉察的道路上,我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蹒跚的婴孩……”我也是这样的,一直都在希望和期待着一位心灵导师,将自己所有的问题都交给这个人来梳理和引导,以为在自己的命运里只要有这样一个人,自己不要费太大劲、不要走太多弯路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获救。但是这样的人并非没有遇到,比如在你这里遇到的所有心灵的指引,对我来说一样的至为珍贵,但是觉察自己、发现自己、修正自己,都还是需要自己去“索”,去做的,这一点,谁也不能代替,只能是“让我自己来”。和你一样,感谢你,感谢各位老师,给予的这张心灵地图的指引,让我少走太多弯路,将一味向外求助的目光渐渐收回,找到自己自我觉擦的道路,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愿和妹妹一起蹒跚起步,慢慢跟自己学习和练习……问候妹妹!祝妹妹天天开心!:)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10.* | 2010/10/07, 15:19
感觉和姐姐的这种即兴的互为跟贴,就象中世纪的书信那样珍贵而值得收藏。姐姐那边那篇“灵魂树的种子不禁喧嚷……”下面给到我的回贴,妹妹拿回家里慢慢嚼。其味甚鸡汤也——乃心灵鸡汤:)
[回复]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6.* | 2010/10/03, 16:16
充满了隐喻的二首诗。看过“阿凡达”,那些意象都在眼前。没看过“查拉斯图特拉”的传说,有时间找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来看看。感觉自己的阅读量还差了一大截。需要好好补补。问候胡香姐姐。慢慢品姐姐的诗!
[回复]
胡香 | IP地址: 221.11.60.* | 2010/10/06, 09:42
谢谢文筠妹妹。看“阿凡达”的时候,深爱影片里那些原始美,便将自己的思绪随手记录下来。
和建东老师一样,《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是我喜欢的一本书,有种常读常新的感觉,但我愚钝,总觉里面有许多东西不能理解,有些理解也许是谬解也未可知。:)
那个踏索人的喻像,一开始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那样,后来我便自行理解为他在说一个人想要超越自己却未能成功的事情。一个人想要突破和超越自己哪怕一点点,都是很难、很冒险的事情,如果没能成功,那个超越的姿态看上去便显得滑稽起来,就像那个越过自己头顶的小丑一样留在上面,而那个想要超越的自己便会跌落下来。但人总是需要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自己的,所以,在爱那个能够顺利超越的自己的同时,也应坦然接受那个小丑自己和跌落下来的自己。但我这样理解也许又是差之千里,文中本意或许并非如此。:)
妹妹谦虚呢,从你的文字里我知道你读过很多很多书,既广泛又深入,而且你的胸怀与心地是那么博大和善良,富有包容性和慈爱心,同时又是那么真诚、活泼、勇敢,充满生机,我一定要多多地多多地受你“传染”,焕发出自己的生机与活力。:)也问候妹妹,祝妹妹每天都快乐开心!
[回复]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14.* | 2010/10/06, 12:03
看了姐姐给到我留言里的解读,又重新去读前面的这首充满隐喻的诗,豁然明白。
这是多么深的一个人对自我内在之充满沮丧又充满勇气的无畏而忠实的探索啊……
如果说我“读过很多书”,那也是职业的关系,且很多的阅读时间都花在娱乐性阅读上了。那种真正给到自己整个思想系统必要的阅读积累,在建东和您这里,就特别感觉到浅而薄……有段时间,为这个焦虑。现在我已经接纳自己“朋友们总是比我强”而自己读书的不够、才华的不够、能力的不够、悟性的不够等等不够完美的方方面面了,不再为这个缺陷的自己而“焦虑”,也不再为这个“焦虑”本身而狂搜那些准备恶补的书单。六祖一字不识不也开悟了么:)这么一安慰自己,就很坦然自己的部分无知了。我现在觉得这个不断要去走钢索的人好像就是我:)这个隐喻里面对自我的探索,让我从不太能读懂、到深深喜爱上这个故事本身和姐姐的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歌。问候姐姐!妹妹要继续到您的地头来大大地汲取养料……
[回复]
胡香 | IP地址: 221.11.60.* | 2010/10/07, 11:18
那种焦虑,那种对自己一大堆一大堆的“不够”的沮丧与懊恼,我也常常有,甚至有时会陷进去,出不来,不断地自卑自责自怨……但是感谢博联社,感谢妹妹你,最近这半年多以来,我有不少长进呢。:)要说汲取养料,我从你那里汲取了更多的滋养自己、疗愈自己的养料,从你那里,我学习着接受自己,学习着即便仍会有沮丧与懊恼,但心不在其中驻足和停留,让坏的情绪和好的情绪一样,如水一样流淌过去,这样便不会陷入无尽的自责自恼之中而沉沦下去。人一旦不沉沦,整个身心就会多少有一些轻灵的感觉,就像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心的“空”,感觉好像可以包容万事万物一样的“空”。
六祖一字不识不也开悟了么:)我也时常这样安慰自己,书太多了,即便是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书们,也是读不完的,而且越读会越感觉到自己不知道的、没有读过的书越多。过去我也经常懊恼和焦虑自己阅读积累的不够和自己的无知,但是,记得蒙田说过:无知好像七头蛇,你砍掉一只,它会长出来三只。自知道读书和求知都是不可穷尽的,比起未读和未知的汪洋大海,每一个人的读与知都是沧海一滴,所以,也如你一样,慢慢便放下了自己的懊恼与焦虑,安于自己的无知和阅读量的不够和范围的狭窄,只要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去努力知之,就好了。
江桦 | IP地址: 222.81.173.* | 2010/10/05, 10:50
文筠,清晨便来到你的小木屋前翘望,期待着你悠悠的从林间手捧一怀的野花归来,身后一只小狗尾从,我不用分辨就喊文筠,是我……
文筠,我呆在这里,看着,读者,品着,想着…… 你织了一张多么可爱,多么温暖的友情网啊!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图片会让我们的味觉分辨能力变的挑剔而惬意,惬意而自在。看到小猪与小孩那张图片,呵!说不出的一种感动,那小猪的眼神多慈爱呀!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14.* | 2010/10/05, 12:00
刚和你建东那前后脚:)
俺这个鉴宝专家负责把你们“大珠小珠”五颜六色的宝贝全收齐到博联社的这个玉盘里:)尤其是不可告人地偷偷藏到俺的私人锦袋里。
在“见春光于萧瑟”的江桦那里认识了有“状元大红袍”给俺解渴、并且一定也是“不畏浮云乱吾眼,美神入梦尽花香”的齐梅录老师和“灰墙、古窗、红灯笼”之“金井楼客栈”的高人智强。这张友情的网,正是江桦你这样的江南塞北女子拉出来的长长的“丝”帮忙给结的:)俺只是那双拿着梭子的粗手!
江桦,不瞒你说,俺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小猪的那张嘴上了,不得不承认俺有点脱不了“三俗”。关注的部位就能看出。给你这么一说,俺专门回头去看那张小猪的图片,oh,天哪,太感动俺了,果真耶,那小猪的眼神多慈爱啊……
谢谢江桦对俺的这间小木屋情有独钟。俺这就去喊偶的小狗狗,一起给江桦去采野花:)这样,你任何时候来,都能随时递上为您准备的那一捧。。。。。。
侍子文 | IP地址: 47.128.18.* | 2010/10/05, 02:09
能当「媒人」是需要有恩赐的呀:-) 问候文筠!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14.* | 2010/10/05, 08:35
一早,发现有贵客、而且是和宋子文只差一个字的贵客到访。子文老师不厚此薄彼,和“心度”的三位一体以及俺这个体会某种“恩赐”并愿意和子文老师的“分享时光”一样分享这种“恩赐”的“准媒婆”一一见过、并招呼。谢谢和“枫叶”一样远在加拿大的子文老师,给俺们所有的茅屋不吝增辉:)这份有心,文筠奔在前,先替大家谢了!
一页一页拜读子文老师的每一篇文字,石静和我们是同时代的,又是从上海出去的,她的故事读来仿佛就是身边的某个朋友那样倍感亲切。《少有人走过的路》是俺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大概是去年的时候吧,在曾经的博文中大段大段摘录。还有,“午饭吃什么”那么家居平常的一个细节,因为充满对生活的珍惜、热爱、和感恩,而变得如此温馨,尤其是最后那张照片,和题白:“某一天,我吃着类似的一顿午餐,眼角禁不住流下了热泪,那一刻我很幸福。”看到这里,俺也要掉泪了!心底的那份被触动与感动……
谢谢子文老师。链接您,俺可是要做你们家常客:)
侍子文 | IP地址: 99.224.106.* | 2010/10/05, 09:24
- 谢谢文筠盛情接纳,有受宠若惊之感!
- 很荣幸和你能有许多共通的东西,谢谢你的“被触动”。
- 贵博客图文十分丰富,容我慢慢学习。
- 以后多沟通。称呼“子文”就好:-)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14.* | 2010/10/05, 10:11
“子文”这名字,听着就像邻家男孩:)
子文老师您搭的“秧架子”好专业哦!让俺羡慕远隔重洋、想翻墙去偷也偷不到的那块被你私家小院科学分配、排种得如此有滋有味、品种丰富的菜地……怪不得那个“午饭吃什么”里,同样的超市里见的果蔬,就是特别,因为一样一样都是自己家人亲手种、亲手收的,那份对生活的极尽投入与极细品尝,感染得俺恨不得立马就去楼下找物业申请种一小块地了。估计这边秧苗还没长出来,那边城管就要来罚俺的款了。留着这个和地头的菜啊果啊相亲相爱的“瘾”,只能到博联社来找块墙边的角落种种黄瓜、种种豆角了。尤其是看了——“我对今年的收成有绝对信心,我们有着完全与众不同的施肥方式...:-) ”俺找到答案了,怪不得俺们家的黄瓜根根那么瘦,你们家的黄瓜根根那么肥,不得了,敢情是这样种出来的。你们家绝对牛逼的独家施肥法啊!这位二小子他爸,您绝对有资格“绝对有信心”。。。。。。俺回头就组织俺们“心度”的导师们,国庆长假一起来参观你们家的有机田!
侍子文 | IP地址: 99.224.106.* | 2010/10/05, 10:29
诚挚欢迎“心度”各位领导在适当时机莅临指导:-)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14.* | 2010/10/05, 10:14
欲参观子文家的菜园和学习他们家的“独家施肥秘笈”,请记住这个门牌哦:
“盼望收获的日子” http://shiziwen.blshe.com/post/10122/570384
侍子文 | IP地址: 99.224.106.* | 2010/10/05, 10:26
- Hahahahahahaha(ROFL)......谢谢文筠对我家菜园和施肥手段的强力推介!
- 再重申一遍:称呼“子文”就好、“老师”这个大帽子就免了吧:-)
张琰 | IP地址: 124.118.239.* | 2010/10/05, 00:26
相信
有一天

会绽放
焕发出
融合的光芒
祝愿这心灵的花儿开得娇艳无比.
问候文筠~~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14.* | 2010/10/05, 09:11
呵呵,是云馨,好姐妹。喝茶!
云馨的“秋之呓语”和罗子的“拜伦湾的一粒沙”、还有胡香姐姐的“灵魂树的种子不禁喧嚷……”你们几个正亲密紧挨在博联的某个阳光灿烂的地头上,让俺怎不对这块长满心灵藤茎与灵魂之美善作物与讴歌的沃土充满喜爱?
黄建东 | IP地址: 58.38.63.* | 2010/10/04, 18:33
亲爱的:我的“石头”在你那里大放异彩,我现在只负责生产石头就可以了。我的小白菜全成为了有机菜,让我也爱不释手。真棒!
吴文筠 | IP地址: 180.172.202.* | 2010/10/04, 19:09
亲爱的,没有征得你的允许,俺擅自将你博客里所有诗歌的标题都给改了。谢谢你打来电话能够那么喜欢。俺的篡改和为它们拣选的图,那都是你的诗流经我,我感受到的那个蜻蜓一样的灵魂在飞过我时,拂到我面夹上的微风,它们轻轻告诉我的……我知道,你的每一首诗,都是你每天静坐时,准备在侧的一张纸一支笔而随手涂写的。基本上不会改第二个字。每一首诗,都是你给到觉察的一份练习;每一首诗,都是生命之作。惟有带着同样的觉察和我们生命最深处、那只“小乌龟”而不是头脑里的“小兔子”的眼睛去看去读去品去悟,你那诗里一个无比真实的生命跃然而出的韵律,就一定会深深地象拨琴弦一样“拨动”我,拨动那个读到它、并也渴望有同样一份觉察的生命。所以,那些被你称为“石头”的朴实的短句,它们本来就是一块块光彩夺目的玉,你负责批量生产这样的“石头”,俺负责吆喝倒卖:)以后要买“有机小白菜”的博友们都请到俺这里来登记。在“关系花园”下面跟贴留言的,凭留言打六折:)
亲爱的,那个比“媒婆”还夸张、头戴大红花的可爱baby,是俺最得意的一张偷来的图片。恨不得把他一把搂到怀里。瞧他那个饱足的美样,俺多么想俺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个内在baby啊,就象他一样,如此无忧饱足……奖励他一朵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大红花:)
卫满胜 | IP地址: 118.76.24.* | 2010/10/04, 13:32
坐沙发,慢慢看。
吴文筠 | IP地址: 114.92.13.* | 2010/10/04, 14:13
念书、教书、支书、文书、秘书……卫老师家里“书”比俺这个和书也算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家多啊:)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