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生产出来的,它还要被使用。否则,GDP变成过多的库存,就会发生经济衰退。即便被使用,但方法不当,效用也会被大打折扣。生产GDP是一门学问,使用GDP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与人之间的通讯依靠信件传递。假定每封信平均包含1万个字节,使用马匹,需时1个月,信息传输速度平均为每秒0.03比特。19世纪,使用电报传递信息。利用摩尔斯电码,每两秒钟传送一个字符,信息传输速度平均为每秒3比特。20世纪60年代,电脑的运行速度为每秒300比特。使用调制解调器,信息传输速度平均为每秒6万比特。使用光导纤维,信息传输速度平均为每秒上百亿比特。200年以来,信息传输速度提高了1千亿倍。人的移动速度增长率虽然赶不上信息传输速度,但从步行、马车、高速火车、高速公路到飞机,也至少提高了许多倍。人步行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行使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至少可达每小时120千米;中国的高速火车行车速度打破世界纪录,达到每小时416千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速度能否真正实现,还另当别论。
中国的大城市建起不少高架桥式的快速路,但堵车成了家常便饭。据估计,如果不解决堵车问题,再过五年,北京的汽车行车速度只能达到每小时20千米,相当于自行车的速度!高速度将变为慢速度。
中国正在发展高速铁路。上海至杭州的高铁即将投入运营,全程需38分钟,比现在的动车组快40分钟。但是,由于车站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上海虹桥和杭州下沙。与原来设在市中心的老车站相比,绝大部分旅客花在市内交通的时间将增加40分钟以上。高速度将变为慢速度。
中国的GDP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是,人民的实际收入增长慢于GDP。对老百姓而言,高速度变为慢速度。
从物理学角度看,高速度意味着效率;从经济学角度看,高速度应该带来高效用。只有效率而缺乏效用,高速度将有百害而无一利。
GDP是生产出来的,它还要被使用。否则,GDP变成过多的库存,就会发生经济衰退。即便被使用,但方法不当,效用也会被大打折扣。生产GDP是一门学问,使用GDP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成了,如何使用?高速度变为慢速度是因为使用GDP出了问题。
生产出来的GDP由市场交换价值计算得来,使用GDP则要考虑使用价值。高速度不是摆设,如果只重视GDP生产,轻视GDP使用,它将只能看,而不中用。堵车使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就说明,它不中用了。乘汽车就不如坐牛车了。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仅是生产转型,也是消费转型。中国的私人消费增长慢于GDP。解决此问题,需要研究使用GDP的学问。笔者将进一步研究使用GDP的问题。期望大家关注,也希望引起讨论。
欲速则不达:高速度,是快还是慢?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