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拜佛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的佛我应该怎样去拜?这么多的佛陀我怎么拜得过来呢?“我以普贤行愿力故”,现在我们要用普贤菩萨的思想境界去拜,拜的时候“深心信解,如对目前”,相信十方世界都有佛的存在,假如信心不足,那是不行的。在相信、理解、接受十方诸佛存在的同时,还要观想十方诸佛都在我的面前。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悉,是完全的意思。我们面对无穷无尽、无法用数目可以计算的诸佛,身体拜佛、口念佛、意念想着佛,完全用一片恭敬虔诚的心去礼拜。拜佛的时候,心里不存丝毫的私心杂念,当我们没有任何妄想的时候,心才能清净。所以,要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常常修礼敬诸佛的大愿。为什么有的人拜佛能得到感应,有人却不能呢?这跟你的心清净不清净、虔诚不虔诚有关系。因为佛陀不是有意要在你心中显现出来,佛也不是因为要你去拜他,才跑到你心里。假如这个人拜佛,佛跑到这个人心里;另一个人拜佛,佛又跑到他那里。假如同时有几千万个地方的人都在拜佛,佛肯定会忙得晕头转向,肯定会累坏。

  佛不是有心示现,他完全是无心的。佛随着他的愿力,千处有求千处应,就像天上的月亮。月亮一直挂在天上,什么地方有水,什么地方就有月亮。不过,有的地方虽然有水,为什么却见不到月亮呢?因为水只有清净如镜的时候,月亮才能在水中映出来;如果水是浑浊的,月亮还能显现吗?每一个人也像一潭水,一般人总处在妄想状态中,这就犹如一潭浊水,佛陀自然不能显现在我们心中。一个人通过修行,以清净三业拜佛,犹如一潭清水,那么,佛、菩萨就能显现,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感应道交。

  有这样一句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什么地方有水,什么地方就有月亮;天上什么时候没有乌云,什么时候就有太阳。同样的,什么地方有一片虔诚、清净的心,那么,什么地方就有佛、菩萨显现。佛、菩萨可以说成是佛陀、观音菩萨;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心的佛性。所以拜佛,就是在自心中拜佛,拜的是自己的佛性,若离自性,拜什么佛?

  所谓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假如我们离开了自己清净的心,也就离开了诸佛菩萨。如果我们随时都能把握自己,让我们的心,随时处于一种清清净净的状态。那么,我们随时都与诸佛菩萨在一起。所以,修学佛法不能离开自己清净的心,到外面去寻找佛、菩萨,如果是这样的话,离佛道就会越来越远。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以致用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有微尘那么多的佛陀,在十方世界里。你说:我只有一个身子,这么一来比例失调,一个人拜这么多的佛,我拜不过来怎么办?那么,就要借助观想的力量,观想宇宙中有微尘数的佛陀。我呢?也不是一个我,我要显出微尘数的身。有多少个佛,就有多少个我。我有千百亿个化身,想象着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一个我。

  打个比方:我们在拜佛的时候,“我” 的面前有一个佛,佛的面前有一个“我”。如果前后左右上下都装有镜子的话,就会出现每一个镜子里都有一尊佛,同时每一个镜子里也都有一个“我”。 “我”在拜每一尊佛,同时每一尊佛都在接受“我”的礼拜。这时候,你就不只一个身,而是有无数多的身。以无数多的身去拜无数多的佛,这样就能拜得过来了。如果用这种观想的方法和力量去拜佛的话,功德就能无量无边!这种功德就像虚空一样大。所以,虽然你现在是礼一拜佛,却比起别人拜几十生几十辈子的功德,不知要大多少倍!

  我们以一种极大广阔的心境去拜佛,这个“我”就不是原来的“我”了。我们要想成佛,就要把佛、菩萨的境界,变成自己的境界,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佛陀、成为菩萨。我们拜佛也不是拜一天两天,初一拜了十五再拜,而是“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虚空有没有尽的时候?虚空没有穷尽,所以我的礼敬也没有尽头。学佛的思想境界能有这么高,这样学佛才有出息。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这段话里有三个比喻:一是众生界尽,二是众生业尽,三是众生烦恼尽。众生有没有尽的时候?众生界没有穷尽的时候。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的烦恼,都是没有穷尽的。那么,我此礼敬也没有穷尽。这是一种反衬的方式,显示我拜佛的这种愿望和行为。“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我们拜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长时间的,相续不断的,心要时常想着,念着,没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你说这样会很辛苦,休息几天再拜吧?不是的,拜佛是没有疲厌的。总之,礼敬诸佛是指礼敬已经成佛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也可以把一切众生作为我们礼敬的对象。

        如何礼佛                     一)礼佛的好处

  礼佛,就是向佛礼拜,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灭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它的方式很多,包括:雕刻佛像、供养塔寺和佛菩萨形像、赞叹诸佛像好庄严、歌颂佛德,或以各种乐器,演奏妙音、合掌、低头鞠躬,跪拜······。《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中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成佛道。其中以跪拜礼佛的功德最大,除去毁谤佛法、对佛无缘者所谓"迷信",当然我们不承认信佛是"迷信",因为信佛根本就不是"迷信",它可以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科学而言,即以最小的效果和利益来说,也可以强健衰弱的身体,尤其是内脏不健康(如胃病患者)以及膝部有风湿病和感冒鼻塞的人来说,若常向佛行五体投地的叩首礼,其痊愈速度,更是具有立竿见影之效。

  老实说,所有信佛的人,必都是有宿根和善缘的,今天是因位的菩萨,未来更可早证佛果。我们既是未来的佛,我们信自己,礼自己,成就--所得的好处,无一不属于自己,多礼拜,多礼佛,是非常合算的。《地藏经》所谓:"舍一得万报"。何乐而不为!

  (二)礼佛的方式

  礼佛的方式,就一般而言:有佛堂、静室、或安有佛菩萨圣像的客厅等,都可行之。要是没有的(如住营房的军人、单身在外工作者、或住大宿舍者),可至室外或效野,面向西方,合掌问讯,然后十念(念十口气佛菩萨圣号)即可。平常行、住、坐、卧,心心念念不离佛号最好。

  礼佛前,先要净(洗)手,拈香(或叫上香。)

  (三)拈(上)香的方法

  ⑴将香点燃后。(2)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3)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4)再举香齐眉,(5)之后,放下如第三动作,(6)开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注:本篇拈香之法全为在家居士所写,故与出家众所观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quot;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渡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僧"。总括而简单。

  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绻巧匣废悖鸵缘闳贾ο蚍穑绞窒癯殖は愕姆绞揭谎傧闶保灰谥心睿?quot;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和上长香时一样。

  (四)合掌的方法

  佛弟子们恭敬虔诚的第一个表现,就是肃立(两脚与肩同宽平立)合掌。合掌的式样有很多种,一般都是以两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举至心口处轻合,不可过紧,宜如塔形。依《菩提道次第修习加行六法妙道入门经》说:"两掌合紧不留馀隙,是为外道合掌,第一会沦为外道,(因心为形役,难入真空妙有之境故);第二会感生在无佛的地方,不闻三宝之?quot;。《兜率天赞叹经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语明灯经注》中说:"外道合掌,紧闭掌心,将来必堕生於无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执着成性故也"。

  谈完了上香、合掌、现在说。

  (五)礼拜的方法

  礼拜:闽南语都叫"拜拜",也就是对佛菩萨像虔诚的恭敬作礼之举动,其法是:

  (1)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着属在后,一切冤仇障类在前,此无量劫数的父母冤亲眷属,均在我的四周,团团围绕着我,随我一齐礼佛,愿你们以此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注:此种观想礼佛的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若常如此观想礼佛,不仅能超度你所观想的,而且能为自己灭障消灾。即念经、持咒或持佛菩萨圣号时也是一样,不可忽视。)观想后,弯腰,右臂斜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垫中央,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此为第一把。)  

  (2)跪下后,掌随着伸下,按住拜垫左前方(此为第二把)。

  (3)右掌由拜垫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许(此为半把,合共叫"两把半")。这是老名词。  

  (4)以头垂叩於两掌中间拜垫上。

  (5)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意思是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这叫头面接足礼。(另一说法是:古时候的小孩或低阶之人,向大人、上级或长者求索物品或钱财时,就是这样摊开手掌承接佛菩萨所赐的福慧之意。

  (6)两手握拳翻转,头离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心。

  (7)左掌举回胸前,右掌将身撑起,与左掌合,同时两膝起立。合掌依然。

  (8)三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此为定印),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这叫问讯。

  以上为一般之礼拜法。此外,密宗尚有"佛部、莲花部及金刚部"等之合掌与礼拜方法。行者皈依后,自有上师亲传,此处不赘。

  (六)礼拜呼吸法

  礼拜是一种很能有益身心的运动。不懂诀窍而又喜欢礼佛的人,很容易因此而使身体不适。因此,笔者愿将个人多年来礼佛所得的方法和经验,提出贡献给所有学佛的四众弟子们,使大家都能从礼佛的呼吸法中,获得最高的利益。此法是:拜下时,舌头卷抵舌根,同时吸气,(如果要念佛号或持咒,可在拜下呼气时念);起立时,舌头翘顶上腭,同时吸气。这是一种揉和吐故纳新、使全身气脉发生神秘的循环作用,以保健去病延年益寿的方法。吸气时最好能观想空中日月星辰等通化成了白光,由你的顶门进入体内,(如果是面对佛菩萨像时,则观想佛菩萨像放光照你),呼吸时则观想我之病苦孽障都已化成了黑气随气而出(时间久了,你将会看到自己所呼出的黑气。)那时保证你已是一个三业清净的人了)。喜欢礼佛的同道们,不防试试,这种又礼了佛,又练了去病延年气功,而又因此而清净了三业的方法,习之不断,必可获益无穷。悠然而拜,悠然而起,不疾不徐,毫无劳累的感觉。对个人的修持来说,可说是一举三得的上妙法门,有此好处,你何乐而不为之!

  (七)礼拜发愿词

  礼拜佛菩萨时,要恭敬虔诚的发愿;发愿是一个学佛人所定的目标和方向,有了目标和方向,修行才会有一个结果;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公式化的发愿词是这样的:

  第一拜默念:"愿一切众生,舍离外道邪见,归依我佛"。

  第二拜默念:"愿弟子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辩才无碍"。

  第三拜默念:"愿弟子身心轻利,无诸疾病,广度众生,同证菩提"。

  以上发愿词是一般的,(也就是所谓三皈依的意思)。如果你有比这更好的、特殊的,或自己需要应该加以变通、圆融应用的,都没有限制,尽可自由运用,大胆的向佛菩萨恳切祈求;天天祈求,行之不断,自然有一天会感应道交,获得满意。就好像小孩子向父母要求心爱之物一样,你天天缠着他要,他哪有不给你的道理。

  下面是笔者个人学佛多年来的经验,其中渗和了密宗修"弥陀长寿法、弥陀生西大法"--同"破瓦法"或曰"颇哇法")。如礼佛的第一动作中即是--观想,笔者曾提供给几位老菩萨(包括出家多年的老比丘和老比丘尼,以及专修净土的老男女居士)们参考,经他(她)们实验后(最快的十天,最慢的三到五个月)谈话的证明,其结果,有与上所提密法具有异典同工之妙的神奇效果。有心的同道们如想证明笔者所言的方法是否真实的话,最好不要有疑心,保证笔者所言无虚,您也必有所得。为使信仰佛教而又能依佛法精进虔修的同道们,皆能同证菩提,同登觉岸,皆能即身成佛故,笔者不欲自秘,特公开道出,以供所有先进和初机朋友们的参考。

  (八)早晚课例(个人或家属自修用)

  (1)上香:上香后,合掌肃立,心中默想:"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或"诸佛所"、或"菩萨所"看你所供奉的佛菩萨,可随意更换)愿慈悲垂护,赐与众生乐"。

  (2)问讯:请参"礼拜"第八项。

  (3)第一拜:拜下时默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继则观想自己分身无数,叩礼十方三世无数诸佛,佛的左右后方有十方无数菩萨侍立;每一佛前均有自己在顶礼膜拜,每一自己的后面,均有无数历生父母眷属冤亲和众生在自己的率领下,同时顶礼膜拜。每一尊佛,均全身金色晃耀,伸金色臂,摸我之头,我之头顶,即有冰凉的感觉。同时心中默念?quot;为求往生成佛度生皈命礼。"或念:"为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皈命礼。"

  (4)第二拜:先念"南無十方三世一切法。"随即观想自己面前虚空;有十方三世无数无尽经典,放大白光,其光照我,由头深顶入心房,同时默念:"为求智慧如海,辩才无碍,法乐充满,法味常施皈命礼。"

  (5)第三拜:先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僧"("僧"就是已成道的菩萨们)。再即观想自己已化身无数,顶礼十方三世无数无量十方一切菩萨和已人成道的贤圣僧和各宗的祖师们,同时心中默念?quot;为求忏悔罪业,灭障消灾,冤债病苦远离皈命礼"。

  (6)礼佛:礼佛,就是以你虔诚敬仰之心,祈求三宝加被之意。有人在佛七中,拜到忘其所以,异像重重,不知疲累。我有一次在知觉法师(基隆十方大觉寺僧)率领下,朝礼台上城清凉山承天寺,其时惟恐晚上寒冷,穿了很多衣服;又怕中途口渴,因此,又带了一大壶。我自称是"菩提甘露"的冷开水,谁知近五个小时的拜礼和唱念"南无地藏王菩萨"的行程中,既不冷,也不热,口中也不渴,这是佛法的不可思议处。

  佛菩萨很多,而且将来你自己也是,如果一一去礼,会使心意分散。因此,我们可以找几个与自己有缘而且有代表性的去常礼,礼久了自然会发生感应;就如你拨超短波收音机,拨久了,转来转去,总有对正你所想收听的频道的时候。好像电影明星陈莉莉的母亲吊颈自杀,瞪大突出的眼睛和伸出很长的舌头,打针、灌药、热敷都不能生效还原,而且脸孔青得吓人,她父亲陈创奕居士持笔者所传他的大白伞盖陀罗尼七遍,不但复原了,而且还现出了美丽的笑容(详六六、六、十五,七一九期觉世旬刊)。所以,礼佛只要虔诚,一心一意,必会有非常奇妙的效果。                                                                                                        

  礼佛礼仪须知

  ①        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②        拜佛——大殿中央拜殿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③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自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④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必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⑤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不可戏动。

  ⑥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先向佛礼拜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礼佛,就是向佛礼拜,是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靡然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它的方式很多,包括:雕刻佛像、供养塔寺和佛菩萨形像、赞叹诸佛相好庄严、歌颂佛德,或以各种乐器演奏妙音、合掌、低头鞠躬、跪拜……。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中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成佛道,其中以跪拜礼佛的功德最大。

  礼佛的方式,就一般而言,有佛堂、静室,或安有佛菩萨圣像的客厅等,都可以行之。要是没有佛菩萨圣像的(如住营房的军人、单身在外工作者,或住大宿舍者),可至室外或郊野,面向西方,合掌问讯,然后十念(十念法:正立合掌,念六字或四字佛号,尽一口气为一念,这样连续念十口气,叫做十念。但必须把念出来的声音自己听得清楚。气长气短可以随各人的自然,不可勉强伤气)即可。平常行、住、坐卧,心心念念不离佛号最好。

  礼佛前,先要净(洗)手,拈香(或叫上香)。

  ①    将香点燃。

  ②    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

  ③    安置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

  ④    再举香齐眉。

  ⑤    之后放下如第三动作。

  ⑥    开始用左手分插香。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法”。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僧”。总括而简单。

  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请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请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支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和上长香时一样。

  佛弟子们恭敬虔诚的第一个表示,就是肃立(两脚与肩同宽平立)合掌。合掌的式样有很多种,一般都是以两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举至心口处轻合,不可过紧,宜如塔形。依[菩提道次第修习加行六法妙道入门经说:“两掌合紧不留馀隙,是为外道合掌,第一会沦为外道,(因心为形役,难入真空妙有之境故);第二会感生在无佛的地方,不闻三宝之名”。[兜率天赞叹经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语明灯经注中说:“外道合掌,紧闭掌心,将来必堕生於无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执着成性故也”。

  礼拜,闽南语都叫“拜拜”,也就是对佛菩萨像虔诚的恭敬作礼之举动,其法是:

  (1)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眷属在后,一切冤仇障类在前,此无量劫数的父母冤亲眷属,均在我的四周,团团围绕着我,随我一起礼佛,愿你们以此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注:此种观想礼佛的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若常如此观想礼佛,不仅能超度你所观想的,而且能为自己灭障消灾。即念经、持咒或持佛菩萨圣号时也是一样,不可忽视)。观想后,弯腰,右臂斜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垫中央,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此为第一把)。

  (2)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此为第二把)。

  (3)右掌由拜垫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许(此为半把,合共叫“两把半”。这是老名词)。

  (4)以头垂叩於两掌中间拜垫上。

  (5)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意思是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这叫头面接足礼。

  (6)两手握拳翻转,头离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心。

  (7)左掌举回胸前,右掌将身撑起,与左掌合,同时两膝立起。合掌依然。

  (8)三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此为定印),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这叫问讯。

  以上为一般之礼拜法。此外,密宗尚有“佛部、莲花部及金刚部”等之合掌与礼拜方法。行者皈依后,自有上师亲传,此处不赘。

  念佛(包括持咒等)是没有什么固定形式或某种拘束的,只要恭敬虔诚,心念专一,屋内、屋外(厕所或不洁之处除外),山林、旷野、立念、坐念、大声、小声、有声、无声……无一不可,若能心专意诚的多念,自然会有地藏经所说的:“舍一得万报”的大利益到来(当然不一定是今生),念到无念而念,一心不乱,心之内外都为佛所充满时,就已经达到了禅定的境界了。如能念到连梦中在遭遇各种情况之下,也能把佛号念到脱口而出时,则生西已是毫无疑问了,你的道业也可以说已有成就了,愿共勉之!

  忏悔是在佛菩萨圣像前,至心发露自己今生或以往不当的过错,誓不再犯的意思。详细一点说:“忏”是梵语“忏摩kKasamayau”的略称,与我国的“悔过”的上一个字合并,就叫“忏悔”(如今各寺传三坛大戒,登坛所行的忏悔礼拜仍叫“忏摩”,其他时候很少用),意思就是请求容忍我悔罪,让我有改过迁善的机会,并祈求谅恕的意思。也就是检讨自己的得失,陈露先恶,改往修来,求佛菩萨鉴察。有些人除每日功课后常行忏悔之外,有时在得罪了人、触犯了尊亲师长,或做错了事心中感到不平安时,或犯了自己所不知道的过错时,也常在佛菩萨圣像前忏悔。在寺院中,除了以上个人的方式外,另外就是团体的,逢双日的晚课拜“大忏悔文”。其他如[法华忏、[梁皇忏、[观音忏、[地藏忏、[金刚经忏……等,都是为超度亡魂用的,个人也有拜的,但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