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怀旧之旅
沈东子
锦江饭店,传奇女人董竹君创办的饭店,附近的人又叫它十八层楼。
老锦江入口。董女士把川菜带到了上海,为怀念她,饭店里有一道菜叫董家菜。
峻岭公寓,旧称格罗斯凡纳公寓(Grosvenor House),抗战后期被日军改造成囚禁要犯的监狱。
国际饭店(Park
Hotel),中间深色者,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1893—1958)的代表作,曾经是上海最高的建筑,号称远东第一楼,是三毛流浪时的坐标,我少年时游历上海也常常用它定位,如今已被周围的楼群淹没。邬达克在上海留下六十多幢作品,堪称老上海城市建筑的灵魂人物。
和平饭店,旧称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位于南京路外滩入口,屋顶的仿金字塔尖顶,是外滩最显著的标志,如今面对浦东闪亮的摩天楼群,更显出古典与安详。30多年前我曾趴在路口的石狮子背上,看上海人民敲锣打鼓呼啸而过,不记得庆祝什么。
丰子恺故居,长乐邨(旧称凡尔登花园)靠近陕西南路一座西班牙风格小洋楼,丰先生在此创作绘画,度过一生的最后二十余年。后被没收分给六七户居住,前些年由丰氏后代部分赎回,将二楼辟为丰子恺故居陈列馆。
沈尹默故居,海伦路拐角的一幢小楼,一楼为沈先生纪念馆,陈列沈氏书法作品和历史活动图片,逢周二开放。对面以前是儿童公园,现已被开发成楼盘。
陕南大楼,旧称白尔登公寓(Belden Apartments),坐落在陕西南路靠近永嘉路一段,张爱玲曾与母亲和姑姑在此度过奢华时光,雇有白俄厨师和法国司机。站在阳台上可以南望文化广场,昔日叫跑狗场。
国泰电影院,旧称国泰大戏院(Cathay Theatre),昔日最前卫的影院,每个座位配备耳塞翻译机,供观众选听中文或英文,领座员均为白俄小姐。如今是举办各类电影节的场所。
兰心大戏院(Lycenm Theatre),1867年由英人建造。梅兰芳抗战辍演八年,首次复出即在此演出昆曲《刺虎》。1967年以后这里经常演出《沙家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