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思二则:乐不思蜀·向天借寿


(一)乐不思蜀
   邓艾三千奇兵突袭西蜀,阿斗率众出城,不战而降,先主开创的蜀国历史遂划上句号。阿斗被虏往许都,司马昭知阿斗为窝囊废,故不生杀阿斗之心,还封官封地,以养其辱。又大宴阿斗,席间故意大奏蜀乐,命跳蜀舞,看的阿斗是眉开眼笑。司马昭问:汝思蜀否?阿斗回答:“此间乐,不思蜀。”阿斗一边的臣子暗告阿斗:你要说思念蜀国故乡,望请归还以孝守先祖陵墓。司马昭看见了,又故意问阿斗:汝思蜀否?阿斗即把臣子教他的话原封不动重复一遍,司马昭大笑,问:这话是你自己想的,还是有人告诉你的?阿斗手指大臣如实回答:是他告诉我的。羞的那大臣满面通红。司马昭一听,狂笑不止,不想一时上气不接下气,气绝身亡。
  历史上以阿斗喻不可辅佐之君,有此可见。其实,阿斗的出现为天意安排,若换上别的人,前有诸葛亮,后有姜维,要翻过蜀国的历史,恐怕要伤及更多生民,更没那么容易。其实阿斗出生时,也是上天星斗垂临瑞象,故而取此小名阿斗。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而能不受伤害,因阿斗非是凡夫俗子之故。圣君明君是为上天之安排,昏君庸君同样是一番天意所在。 
  天生阿斗,而不与智。乐不思蜀,乐不知耻,成千古笑名,罪不在阿斗。而今日天已不生阿斗,个个都是那么伶俐,聪明绝顶,谁知竟是人人争做阿斗:执迷执幻,只知吃喝,亡命纵乐,直要置自己愚乐至死而方休!可叹也,可悯也!

  (二)向天借寿 
  有一段时间练钢笔字,字帖是用行书抄写张爱玲的文句,字没练成,倒是结识了张爱玲的文字,遂为她独特的文笔风格所吸引,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读她的文字,犹如半夜与星对语,“幽、远、微、独”,那色彩,虽有别于白天阳光下的明色、真色,却是别有一番风味。许多人喜欢张爱玲的文字,正源于此。 
  有一段文字给我印象很深,写的是听隔壁人唱豫剧(或秦腔?),唱的是诸葛亮“向天借寿”的唱段。张爱玲所描摹的,其实已经是映照到她自己心里的那份孤独,而非孔明先生向天借寿的真味。虽也看过《三国演义》,对此一折却没在意。经由张爱玲的独意描摹,四字顿然亮呈眼前。而戏曲作者独具慧眼,将此折单独列出为一单独戏目,正见了作者的胸襟通达了孔明先生。难怪那锣鼓声一响起,听众泪水自下。是啊,这“向天借寿”四字,就是让人泪下的四字!
  孔明先生的一生,自是古今中外一完人。其才学内外难有,其修为上下几人能匹?滤去了表面上纷繁炫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映耀千古的,是先生的魂魄精神。在先生面前,谁人不感慨,谁人不下泪? 
  这“向天借寿”啊,真是闻所未闻听所未听!缓请上天收回我命,此何种用心?又出于何种目地?又谁人能做的出来?“鞠躬尽瘁”,非仅为报先帝知遇之恩,乃万民所系,众望所归啊! (剪纸 www.shouqiao.net)

  乱曰: 
  向天借寿,天未肯与。
  直令先生遗恨五丈原,
  秋风吹灭一代老臣心!
  这历史演绎浩大兮戏未尽,
  如今又续起兮世人都迷。
  可知当今之时世兮人神同在?
  对面不识兮还笑仙人是愚痴。
  慈悲痛感众生之大危兮,再次借寿天已许!
  莫学阿斗兮怎生的就是愚迷。
  看这时间与空间,都是暂延缓。
  频频叩请上天缓施刑,
  愿将一腔泪血向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