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超主权货币”的关键是必须得有一个可以实行得起来的“超主权货币”。过去人们使用黄金,现在看来已不现实,黄金毕竟是一种“死”东西,不仅存在实际交换、运输上的麻烦,也存在黄金难以与实际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价的问题。日前,中国主张用“国际货币提款权”来作为“超主权货币”,现在看来也行不通,因为它仍然建立在旧货币体制上,而且不容易操作,并且解决不了在实际商品交易过程中使用什么货种。人们总不能用“国际货币提款权”直接进行商品交易吧?于是,又有人主张直接创建“世界货币”,但由谁来组建、由谁来管理也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显然承担不了这个责任,里面有一个“代表谁的利益”的问题。怎么办?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原价值货币定律》一书中有过专门的阐释,那就是用物理学意义上的“焦耳”来代替经济学意义上的“铰子”——各种主权货币。
一·什么货币才具有“超主权货币”性质?
大家知道,黄金和白银是有“超主权货币”性质与意义的货币,所以在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包括当时的中国在内的与会国家要求美国,其美圆要想成为“世界货币”就必须得与黄金挂钩。很可惜,美国是一个极不守信用的国家,凭借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其美圆老早就与黄金脱钩了,并使每盎司黄金由当时的48美圆上升到现在的1348美圆,整整升了1300美圆。1300美圆是个什么数字?虽不能说是个天文数字,但也不是个小数字,更是一个吞噬世界财富的数字。
为什么?因为这1300美圆不是别的,是需要拿全世界人民的财富来置换的。也就是说,只要美国人在开动印钞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就得为美国人来埋单——尤其是以美圆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换言之,如果有一天每盎司黄金达到2700美圆的时候,中国的美圆储备就等于被美国人又抢走了50%。这样下去,只要美国人在印钞,全世界的财富就会自动地转移到美国人的手里。这显然是极其不合理的一种货币制度与体制,因此,创造与创新一种世界货币,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须。
诚然,作为始终都在剥削世界人民财富的美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自动退出其“世界货币”之舞台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们就是拿1348美圆,美国人也不会把它的黄金卖给我们,因为他们还想把美圆继续贬值下去,还想把我们手里的美圆统统都变成废纸才解恨。而事实上是,我们这些美圆的债权人,明明知道他们在印钱却又无法阻止他们的行为,因为美国是美圆的“主权国家”。我已记不清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在多少个场合在阐述我国的立场了,但他们就像没有听见一样。
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阻止美国、美圆的霸权主义行经?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将一种具有“超主权”性质的货币创造出来。诚然,我们再也不能使用黄金和白银,因为用它们来交换实在是忒原始、忒麻烦,也忒缺乏创新意义了。那么,我的“超主权货币”是一种什么东西?凭什么说它就是一种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起来?它能保留像黄金和白银一样的“超主权货币”的性质与作用吗?是的。笔者以为,它不仅能保留,而且应该有黄金和白银无法拥有的品质。
首先,作为“超主权货币”,它应当首先具有非国家的性质与意义,就是说它不应当属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否则就谈不到“超主权”的问题。第二,它虽然不属于任何一个具有主权性质与意义的国家,但它又是任何一个有主权性质与意义的国家、地区能接受、认可的,而这种货币又肯定与本国货币和各种外币有本质的区别。第三,它必须能够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交换,但交换的依据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而一定是这个“超主权货币”。第四,它必须能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流通,而且还必须得十分方便,用它可以从当地的银行置换成本币。
二·崔氏的“超主权货币”是怎样炼成的?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的“超主权货币”理论与“超主权货币”原理早已经在我的《原价值货币定律》一书中阐释清楚了,它的名称就叫做“原价值货币”或“原价值纸币”——其中的一些内容,在包括价值中国网在内的媒体已经发表若干年,被一些门户网站转载也已经不计其数。今天上网点击了一下“货币定律崔长林”词条,仍然显示出3000余条,并且被一些股票、证券网站当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保留节目”,说明“原价值货币”这个概念的提出还是有较大影响力的。
何谓“原价值货币”?简单地说就是用各种资源来量化货币而不再以货币来量化各种资源的货币制度与体系。由于各种资源本身有原始价值属性和原始货币性质,所以笔者把它称为“原价值货币”。比如黄金和白银,就是一种具有原始价值属性和原始货币性质的东西。但是,不能不说,黄金和白银虽然具有原始价值属性和原始货币性质,可它们却有致命的缺陷,表现为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盛产黄金和白银,这无疑就限制了黄金和白银作为原价值货币的作用与功能。大家知道,有些资源虽然不是黄金和白银,但其却有相当高的原价值属性与意义,比如各种能源和具有专利性质与意义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工艺、管理思想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无疑也都具有原价值属性,当然也是可以当作原价值货币对待的。诚然,用它们直接当作货币来使用不是不成,肯定不方便。怎么办?创立一种“原价值纸币”就显得十分有价值。
何谓“原价值纸币”?简单地说就是将一定数量的原价值资源记录于纸上,作为一种信物用于商品销售与交换,以补充、取代现行的各国货币如美圆、日圆、人民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比如,我借给你1亿美圆,我以借给你这1亿美圆时间段的原油价格与你计量,到时你要还我钱时,我依然用还你还我钱时的石油价格来计量,计算你应该还我多少钱和多少利息。这样,由于中间有了石油这种“原价值货币”参与、考量、等价,不仅可以避免因某种“主权货币”的波动而给债权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可以避免债务国因经济社会发展波动而还不了钱,因为我当时借你钱时是用石油做为等价物的。
也就是说,你有钱还钱,没有钱就还我以原油作价的其他形式与意义上的东西也可以。但是,在这里笔者须强调,所谓“原价值货币”绝不是某种特定的资源,也不是某种特定资源的本身,而只是把某种特定的资源当作“一般等价物”来对待。什么意思?就是说我原则上不要你的资源,而仅仅是拿某种特定的资源当“一般等价物”。有时,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也把它称为“绝对等价物”。
何谓“绝对等价物”?简单地说就是不能随便改变,而只能拿某种特定的资源作为等价物,它可以是原油,当然也可以是黄金和白银,而一旦双方确定下来,那就绝对不能改变,否则就必须得承担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当然,债权国如同意,那就又当别论了。于是,又一个新范畴便产生了,它就是“相对等价物”。简单地说,“相对等价物”就是在债权国与债务国协商同意的情况下,以他种资源来代替原有的那种“绝对等价物”。但是,它存在着诸多难以“实现”的问题。
三·有重识“超主权货币”本质特征的必要
大家知道,当一个企业将产品卖到一个国家的时候是需要拿回钱的,你就是不要美圆也得要其他国家的货币。当然,能够拿回本国的货币也可以,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拿回只有象征意义的所谓“原价值货币”。而最难办的事情还在于,拿回这些“原价值货币”,是不能在国内和国外花的,因为任何一个商店也不能把收“原价值货币”,并把“原价值货币”交到银行,就算国家同意并要求银行收,那也有一个再到别的国家去兑换的问题,而且还必须是那个国家的银行同意兑换的。
这样一来,也就有一个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把“原价值货币”体系建立起来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国家都必须把认识统一起来,也就不要说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不等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把这么复杂的体系建立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那么,问题出在哪呢?有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如此复杂的问题?当然,否则笔者也就没有在这里涂鸦的必要。笔者以为,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个根本原因是缺乏对货币本质的认识。
大家知道,在传统经济学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是说货币具有考量所有商品价值的作用,也就是说货币在不同的有价商品之间架起了一座可交换的桥梁。诚然,“原价值货币”也有这个作用,因为它也能够与其他商品进行兑换。但问题是,用它来与其他商品兑换存在许多上述之不便,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发明了可与万物进行交换的硬货币(金银)和软货币(纸币)。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又发明了各种银行票据和现在的《信用卡》。
于是,“原价值货币”的缺陷便呈现出来,那就是需要反复折算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允许使用,由于它不能马上使用,需要折算,其使用价值也会大打折扣。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种整齐划一的符号把上述缺陷克服掉,并同时令其拥有“一般等价物”的性质与作用呢?笔者经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货币的本质所体现的不应该是“一般等价物”,而应该是一切商品的使用价值。什么意思?就是说货币的本质特征应体现一切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广义价值”。
四·有将“铰子”转化为“焦耳”的必要
何谓“广义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都能给人们提供哪些服务——人们购买商品的理由。也可以用物质能量来表示,因为任何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其实都是一定物质能量的体现。何谓商品的质量?商品的质量与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质量有本质区别吗?我的回答是;否。这是因为,所谓物理学意义上的质量,就是托起或拉动该物体时所要消耗的能量。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能量其实就是对其所含质量的表达。所以爱因斯坦有——“质量是能量的度量”。
质量凭什么能够度量能量?如果没有裁错的话,是由于在物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以相互置换的关系。难道商品的质量与能量之间就不存在上述“置换”关系了吗?回答是肯定的。首先,一种商品的使用寿命是其能量的表达,其次,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样是其能量的表达。这是因为,使用价值不是别的,正是“广义能量”。大家知道,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凝聚于其身上的能量的大小与多少,而一个人的能量减小或释放过多的时候,也就没有继续“折腾”的能力。
一个商品难道就不是了吗?诚然,是一样的。比如,当一种资源、能源被转化了以后,其作为能量的属性不再,而失去作为资源、能源的商品属性。没有了商品属性,也就自然没有或缺少了使用价值;没有了使用价值,也就同样没有或缺少了价值。如此,谁又能说,物理学、经济学意义上的质量不是使用价值,物理学、经济学意义上能量不是价值?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笔者讨论这些问题又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我们完全可以用物质能量作为“等价物”。
大家知道,纸币在我国宋朝就被发明了出来——铰子。发明铰子的人恐怕做梦想不到,它竟然能够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社会的一股强劲的动力。当然,发明人更不会想到,铰子的无节制的印制会大量稀释经济社会财富,并能够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泡沫化到极点——宋朝就栽在了这儿。美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难道就不是了吗?更严重的是,由于美圆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它断送的就不只是一个美国经济,而是整个世界。怎么办?笔者以为,最好是用能量“焦耳”代替“铰子”。
五·如何使“原价值货币”有保值功能?
首先,我要说的是,用能量“焦耳”来代替“美圆”将是历史的必然。诚然,这是由美国纸币本身致命的缺陷造成的。那么,主权纸币的致命缺陷是什么?笔者以为,其致命缺陷就在于,如果纸币的印制者不负责人的话,人民的、国家的、世界的日子可就不怎么好过了。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过量的印纸币而使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走向衰亡的事件屡见不鲜。如在解放前由国民党印制的“金圆券”就是一个实例。据说,当时人们买东西都用麻袋装钱。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其客观性。
无庸置疑,当今之美国大量地印制美圆也有其客观性,但是,美国人不能不考虑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美圆储备国的感受。我不知道经济危机给中国所储备的美圆已经缩了多少的水,大概连储备它时一半的价值也没有了。更可恶的是,美国人不仅不反省自己的问题,反而把责任悉数推卸到人民币的头上,简直就是占了便宜还卖乖,还要逼破人民币大幅度地升值。大家知道,人民币如果继续增殖将会出现许多后遗症,其中最大的后遗症就是,将抑制正在向好的中国经济、出口。
这些即使我们能够隐忍,其他的国家也未必就能。大家知道,最近的世界各国打起了“能源战”,原因也就在于世界各国的资源、货币被贬值的速度过快——使得各种资源、能源的价格节节盘升。有些国家,甚至已经开始停止黄金的买卖与个别资源的出口了。以上说明了什么?说明世界各国如果再不加以控制,本国资源、能源就会统统变成“美国铰子”,而一旦到了那时,世界各国除了“美圆铰子”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了。当然,上述也说明资源、能源作为战略物质的重要性。
但是,不能不说,停止销售黄金、资源、能源也不是办法,因为诺大的一个世界毕竟还得正常地运行下去。那么,什么才是我们的“办法”?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种能够在世界上通行起来的“原价值货币”来取代已缺乏信誉的美圆这种“世界货币”,而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像黄金和白银一样,能够保值。诚然,作为“超主权货币”首先就是保值——如黄金。大家知道,黄金不仅有保值功能,它具有“储藏职能”。那么,资源、能源这些东西有“储藏职能”吗?
六·如何使“原价值货币”有储藏智能?
可以肯定,资源、能源是具有像黄金一样的那种“储藏职能”的。但是,资源、能源这些原价值货币又有与各种具有“储藏职能”的商品价值交换的职能,而且,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到了哪一个国家,其经济都必须得由资源、能源来推动,也就不要说人们到了现在已经开始认识到资源、能量的重要性,已经对本国的资源、能源开始加以管制的问题。很显然,人们之所以要对资源、能源加以管制,就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资源、能源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这一点,又是黄金和白银所不具有的。
不仅如此,各国的资源、能源还具有与各种所谓的科学技术直接进行交换的性质,因为人们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正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而所谓“解放生产力”到底也就是令各种资源、能源能够释放出更大的物质能量而已。
瓦特的蒸汽机是怎样发明的?不就是由于瓦特发现了固有机械设备在设计上存在缺陷,燃料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而出现了物理学意义上的熵?大家知道,正是由于瓦特对固有机械设备的改进才发明出了蒸汽机,并引起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可见,把物理学意义上的能量即“焦耳”作为“世界货币”或“超主权货币”的计量单位不仅是科学的,也是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的。当然,它更有无与伦比的未来意义,因为未来亦需要能量推动。
笔者经研究发现,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物质世界均是由各种能量来推动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也是;自然界如此,生物界如此,人类社会亦然。换言之也就是说,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物质世界都是由能量“说了算”——谁的能量大谁就能主宰世界。也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提出了“物质决定世界”的主张。诚然,我们也可以把“物质决定世界论”论理解为“物质能量决定世界论”,因为物质的本质就体现为物质能量。
当然,经济世界的本质亦体现为经济能量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用“经济焦耳”来表达“经济世界”和“经济价值”而非要用黄金或白银?这样,我们不仅解决了经济价值的体现问题,也解决了经济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储藏”问题。这是因为,把“原价值货币”储藏起来就等于把各种资源、能源储藏了起来,就等于把人类的未来、希望储藏了起来!诚然,这也不是说“原价值货币”就不能像黄金、白银一样“储藏”,少些开发和利用其实就是最大的“储藏”。
七·实行“原价值货币”具有的战略意义
笔者以为,对于一个经济体、世界而言,没有把“原价值货币”储藏起来更有意义的事情了。而应该使用而不应该“储藏”的东西恰恰是黄金和白银。笔者甚至以为,黄金的“储藏职能”是最没有意义的一种东西,它不仅抑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大量的、本来应当派上工业用途的黄金成为一种见不得光的东西。诚然,这也不是说一旦用“焦耳”做世界货币黄金就不能再作为一种能够保值的东西,而是说用“焦耳”作为世界货币也可将黄金的“原价值”属性充分地彰显出来。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只剩下黄金和白银,它还有未来、希望吗?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各种资源、能量储藏起来的话,那它的作用与价值就大了。或许有人会说,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果都把资源、能源储藏了起来,那对于资源、能源贫乏的国家来说不就成为了一种灾难?笔者以为,这个问题压根就不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能源也不会白给你;同时,也不会因为你这个国家缺乏资源、能量其经济就发展不起来,而事实上是,情况恰恰相反。
大家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能源都比较贫乏的国家,但我们并没有发现其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相反,海湾地区国家的资源、能源都比较丰富,我们亦没有发现这些国家的经济有多么发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资源、能源越是贫乏的国家其越是注重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国西部可谓资源、能源相对丰富,那它们的经济又为何相对滞后?以上说明,一个国家、区域的经济是否发达,与其资源、能源是否丰富无必然联系,搞不好还是一个制约因素呢。
而随着各国“能源战略”的实施,我深信,用“原价值货币”取代美国而作为“世界货币”或“超主权货币”的时机已经成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难题需要得到最终的解决,其认识也需要最终统一起来。比如如何对各种资源、能源进行计量,如何与现行的货币体系连接与互化等。我更相信,这个问题绝对难不到我们光荣而又伟大的人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用“焦耳”取代“美圆”的趋势已经形成。
在下一部分,笔者将深入研究和讨论“原价值货币”的具体实施问题,请读者届时能提出宝贵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