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陈子善先生来京,借便向他索要“海豚书馆”丛书,年初得知子善先生参与这套丛书,编选“文艺拾遗”的红色系列,为此怀有期盼,猜想文艺拾遗所收集的作者与作品当有精彩之处,尘世遗珠,多于民国关联,那样一个文艺辉煌的岁月,去芜存精还需倚靠明人指点,毕竟后人读前贤文章的感受与时代多有暌违,须作冷静观察和客观比较,剔除时代偏见,方能显出价值,此所谓经受历史考验是矣,也可见出子善先生编选作品的个人趣味。丛书前有沈昌文先生《“海豚书馆”缘起》一文作为序,闲话当年曰:“俞晓群、陆灏和我,在将近二十年前就有过一次‘三结义’。”英雄述说当年勇,那番成功今天回首依然满怀豪迈,“先是《万象》杂志;接着是《新世纪万有文库》,几百本;后面来一个《书趣文丛》,六十来本……”几句话作了总结。这篇文字写在今年五月,老先生八十虚岁,“能做的只是为人们讲讲故事,话话前尘”三结义壮心犹在,只沈公却力所不逮,“乐见俞晓群、陆灏两位愉快合作”寄托期望,读来怅然。
“海豚书馆”按颜色分系列,辑为橙、蓝、红、灰、绿、紫六种,这方式与早年《书趣文丛》近似。蓝色系列里董桥先生《墨影呈祥》收近年所写文玩小品十七篇,配插图用雅粉纸印刷,尚未读到文字,已觉清爽玲珑。近年董先生在香港的书全由牛津出版社制作,几年前那本盈掌墨绿仿皮烫金小精装《今朝风日好》已让人爱不释手,去年一册《青玉案》依然欧洲古典情怀,今年又有《记得》与《景泰蓝之夜》情趣相关,文字间细心呵护,“京派于非闇的蛱蝶太粉,海派周鍊霞的蛱蝶太艳,只剩溥靖秋彩笔下蛱蝶生机盎然”,文章收在《墨影呈祥》里又配靖秋女史蝶扇小影,尽展雅致。书中《如画,如史》写“那时候国语片有一位明星也叫李香君,十足古典美人,两位前辈厚古厚今难免着迷,集存她的签名照生活照剧照一大盒,有些重复的还送给我,害我也渐渐迷上她”,配一帧李香君执笔俯身绘画的黑白旧照,福寿团花的中式立领镶边旗装,长长一条粗辫顺在脑后,一身晚清民国装束映衬俏丽容颜,花开清芬,我见犹怜。又有《书札影真好看》曰:“周作人给俞平伯的信有一封说:‘陶渊明说读书不求甚解,他本来大约是说不求很懂,我想可以改变一点意义来提倡它,盖欲甚解便多故事穿凿,反失却原来浅显之意了。’这是知堂一生盘桓心头的偏爱,做人为文从来不屑穿凿,不屑甚解。”仅此几语概括知堂,归纳圆整,识见高明。
绿色系列里《汉石经斋文存》为徐森玉先生文字辑存,其中论帖十二篇颇可一读,另有序跋五篇,及散札十五通。书前有作者后人所写《前言》曰:“家父在抗战前曾与罗振玉、马衡(叔平)等学者共同从事汉魏石经的收集和研究。叔平先生曾亲刻‘汉石经斋’印章相赠”当知书名出自徐先生斋名。书中《宝晋斋帖考》与《西汉石刻文字初探》二文颇可读,《兰亭序真伪的我见》虽为学术争鸣,却难免有附庸郭沫若之嫌。书中《和鲁迅在教育部同事》一文为敷衍潦草之作,实在无话可说,却勉强为文,几不可读。
红色系列里周鍊霞《遗珠》大约是作者文章第一次结集,读罢可知周氏的文学创作虽少,却堪可称为上佳之品。书收《宋医生的罗曼史》、《佳人》、《遗珠》、《女性的青春美》、《新年回忆》、《露宿——螺川下品之一》、《秋猎——螺川小品之二》七篇,陈子善在《出版说明》里讲:“我见到的周鍊霞最早的新文学创作是发表于一九四二年七月《万象》创刊号的散文《女性的青春美》,此后,接连在《万象》上刊出小说《宋医生的罗曼史》、‘螺川小品’《露宿》和《秋猎》等。”书名取自其中短篇《遗珠》,子善称其为“是四十年代‘海派’市民小说的上乘之作”倒是符合。此小说情节多跌宕,戏剧效果与人物理想皆得精彩,采用默片时代的字幕提示作为分段小标题,颇见心思。作者在《新年回忆》里强调自己出生在长沙,但许多记载称她是湖南湘潭人,貌美聪敏,郑逸梅曰其“本身就是一幅仕女画”, 苏渊雷赞她“七十犹倾城”,可见她风姿迷人。陈巨来写《安持人物琐忆》里有《记螺川事》一篇专谈周鍊霞艳事,有语云“绝代尤物,令人消魂也”,当知她艳名传于沪上,前面所引董桥语“海派周鍊霞的蛱蝶太艳”,正应了“美而艳”的感叹。虽如此,却另有生面,陈巨来记曰:“但她有一特点,不论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宁人斗她,她不写任何人一张大字报也。在一九六七年后,一班革命小将坚逼她招认有多少姘夫,她只认湖帆一人,总说我有罪我有罪。眼睛打瞎一只达一年之久,仍供此六个字也。”风流之外,亦见风骨傲立,才高自赏,请来楚生篆“一目了然”印,请高络园篆“眇眇予怀”章各一枚,见出她的高旷洒脱。那个时代跳楼自杀者极多,她作诗句云:“繁华散尽春如梦,堕楼人比落花多”诗才高蹈,许效庳尝叹:“画院数十人,论文学,小翠第一,论诗词,螺川第一,真愧煞须眉。”此是书外闲话。
2010-10-27上午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