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侃车:私家车要限制公家车更要限制
现在,各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已越来越严重,为此,有个问题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要不要限制或者限行私家车?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是不赞成限制或者限行私家车的。他们认为,限制或者限行私家车,是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
老沈不赞同上述观点,总觉得限制或者限行私家车毕竟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办法,问题是:私家车要限制公家车更要限制。
上月底,老沈写了《中国汽车业需要技术性限速》一文认为,强行限制汽车需求不可取,但合理的降降温、限限速是可行的。用老沈的话说是:中国汽车业需要技术性降温和限速。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状况已越来越差,机动车平均车速变得很低。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堵车已成为常事,开车的上班族反而会时常迟到。与此同时,停车难问题真是伤透了车主的脑筋,而且这一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北京交通的拥堵有目共睹,如不加以限制或者限行,发展下去将不可收拾。
据了解,北京市政协常委会最近通过了《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若干建议》,提出了汽车总量控制解决办法建议,包括恢复并严格实施按车位证上牌管理的办法,并着手制定收取中心城区拥堵费或排污费、环境税的政策、限制牌照发放数量、实行单双号等。这些都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好办法,但反对的人很多,这是不理性的,是不是一定要到了不可收拾和地步才这样做?
有人说,不要一谈到交通拥堵问题只拿私家车说事。这是有道理的,为啥不限制公车? 一辆公车使用消费就顶5辆私车,所以,要限制或者限行私家车先要限制或者限行公家车。
最近,北京市公布了现有9条地铁23个每天限流的地铁站名单,并称年底开通的5条新线路部分站点也将每天限流。于是,有人说,如果限制私人汽车,大家就要改为公交或地铁出行,这样现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也受不了,结果造成“两头堵”,得不偿失。
北京市最近没有亚运奥运,也没有世博会,为什么要限流?老沈不知道。这种限流是不是技术性的?难道北京市地铁已不堪重负了?
现在看来,上海的办法还是行之有效的,每月控制在七八千辆,与北京的每月四五万辆相比,可以说是效果明显。过去有人一直冲着上海的办法说事,甚至还说上海的办法是违法的。什么违法?好的东西就叫违法?如果上海不采取这样的办法,世博会期间的交通能这样顺利度过吗?本届上海世博会办得相当成功,没出过一件大事,这是难能可贵的,特别是在公共交通方面,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有人出了这样一个命题:“是站着挤地铁还是坐在私家车里面哭?”很有意思,想想这个命题吧!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