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金致冰火两重天 越涨越抛
以11月3日美联储“二次量化”为节点,之前的A股行情稳如泰山,之后的行情摇摇晃晃。其原因在于,在“二次量化”兑现之前,流动性泛滥促使资产价格全面大涨的狂潮只蔓延在职业投资者的专业预期层面;“二次量化”兑现之后,这种狂潮开始在媒体舆论、百姓大众层面四处蔓延。常识告诉我们,“二次量化”给资产价格带来的流动性驱动力在这个时候已处于巅峰状态。
更大的原因是,美联储再次开动损人不利己的“印钞机”,让全球其他经济体认清了其“无赖”本性,除了日本这个“随从”跟进量化之外,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非但不再象2009年那样跟进一起量化刺激,反而是在通胀压力骤然增强的态势下高度戒备。在美国信用、美元信誉不再可信,美国市场不能继续高度依赖的时候,纷纷把政策重心转向内部。可以预期的是,本次G20首脑会议中,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会受到绝大多数的抨击。相应的,“美国政府耍流氓,中国这个良家妇女不可能没有一点反应”!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与资产价格泡沫压力,受“量化宽松”损害程度最大的我国不可能不作出相应的反制措施。因此,本在月底或下月初召开的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上,持续两年多的适度宽松政策再次出现“微调”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这种预期也已开始影响到行情的稳定。
这一次通胀2007年不同,CPI数据不高但危害程度更大。2007年的通胀以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传导的工业品通胀为主,这次则以粮食价格大涨的消费品通胀为主。2007年在经济欣欣向荣的时候工业品通胀尚能向下游传导,而今年消费品通胀若继续传导下去直接影响的是社会稳定。对此,我国政府不可能没所作为,并且在国际粮价大涨促使我国秋粮价格上涨,秋粮价格上涨正在向下游食品、冬季副食品传导,后期又将面临圣诞、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消费高峰的形势下,作出反制措施已经迫在眉急。因此,面对流动性泛滥助涨通胀的形势下,月末经济(金融)工作会议中的货币政策转向从紧已是一个新的趋向。
最近,市场在热议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池子论”,并一度误解为这个“池子”是股市。按照货币政策转向从紧的趋向,这个“池子”应该是一个包括准备金率、加大加息频率、持续发行大额央票、增大明年国债发行规模等若干措施下的“组合拳”。唯有如此,才可应对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泛滥流动性继续冲击。正因为新兴经济体已经纷纷开始采取紧缩的反制措施,“二次量化”出炉后,包括A股行情在内的全球资产价格在经过一阵短暂兴奋后已经进入惴惴不安的震荡状态。
当然,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环境短期内还不会改变,A股行情流动性驱动的惯性依然还在,受从紧预期影响震荡之后的行情仍有继续冲击新高的可能,并继续维持“震荡涨”的轨迹,但行情整体的上涨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原因在于,银行与地产股在地方融资平台清理收尾在即、货币紧缩趋势、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紧的态势下,它们对指数的支持力度已经十分有限。而其他门类的股票或已处以山顶上,或已处于半山腰,再催动出新行情已经勉为其难。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即使美元还会走弱,但在美元信誉大幅降低之后,美元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影响力将会逐步弱化。
短期内的A股在流动性驱动惯性与政策从紧预期相互对峙下仍会维持强势震荡,且有伺机上涨。不过,本月底一方面是“经融两会”的政策敏感期;另一方面,市场本身将开始进入了周期性的“年终盘点期”,市场不同性质与不同来路存量资金的回帐因素、结算因素、净值因素对行情的牵制影响将开始显现,两者因素如果形成叠加,则可能会促使行情震荡加剧。短期策略上,行情已经进入“越涨越抛”的阶段;中期策略上,待行情的年终因素得到消化且震荡完毕之后,把投资重心再转入年报主题并不迟。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