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上证指数162点的暴跌搅醒了投资者的甜梦,大家瞬间从大牛市的憧憬滑进大熊市的恐惧中。当暴跌来临的时候,大家都在问:有什么利空?其实什么利空也没有,是美元指数的转势,导致了多头机构的心理崩溃。
图1、今年最大的一根阴线,使得上证指数的主升浪结束

从上证指数的技术图形来看,这一根阴线至少显示自9月20日以来的这一波行情的结束。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波牛市,至少主升段已经结束。
图2、中证流通指数的下跌,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大幅减持

从中证流通指数看,今天的机构投资者进行了系统性的减持,尽管这种减持大多是被动的,但是悲观心理的扩散效应还会继续一段时间。
读者如果一直关注美元指数(图3)的走势,大致可以理解这种暴跌的基本动力来自何处。客观地说,7月以来这一轮行情的基本动力不是来自中国经济的好转,而是来自超跌反弹和美元下跌所带来的资产价值重估。我们清楚,资产价格和纸币币值是表征资产状况的两个方面,纸币贬值导致资产价格的上升,这是正常的思维逻辑。由于美国下半年以来一直酝酿第二次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因预期美元长期持续贬值而导致了全球范围的一轮资产价值重估行情。这一期间,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都出现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它的基本动力,不是经济的好转,而是美元的贬值预期。
图3、美元指数升破阻力位,导致多头机构的心理崩

因为上述逻辑的蔓延,导致美元指数成为这一轮行情波动的主要参考变量:美元跌,股市就涨;反之亦然。本轮行情的启动位置,恰恰在美元指数7月1日暴跌之后,这绝对不是巧合。我一直说,如果看超跌反弹,银行和地产股是代表;如果看中国特色,消费类股票是代表;如果看资产重估,有色金属是典型代表。既然如此,只要美元指数见底回升,有色金属的行情就算见顶了。从10月27日以来我们一直提示投资者注意美元指数反转的分风险,建议客户及时卖出有色金属,在11月策略报告中也反复强调减持美元指数敏感类股票,最近几天也开始减持股票,我们重点关注的股票也从20只缩减到15只。
图4、大宗商品指数的转折

美元指数从11月5号就转折了,当时很多人还声称,大宗商品指数可以不理会美元指数而独自走强,但是本周末,这个指数把持不住,掉头向下了。而正是商品指数指数的下跌,直接导致了A股市场的暴跌,我们观察周五跌幅居前的板块,这一特点清晰可鉴。
在图5的跌幅排序中,居于前列的的券商、期货、和稀缺资源板块,恰恰就是典型的资产重估概念股,其他几个板块都是爆炒的庄股、题材股。
图5、周五板块跌幅前十名

图6、美元指数突破阻力位后,金属价格的跌势展开

图7、煤炭股的暴跌

总之,这一轮行情源于美元下跌导致的资产重估,而行情的扭转也是由美元上涨引发的。当美元逆转之后,被重估过的资产必将被反向重估,有色金属会成为下跌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