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电视“西游记”


       一家中国民间创办的电视台能落地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华盛顿等美国城市,并覆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50多个国家,向他们播出传播中国内容的英文节目,这在外界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中,蓝海电视(Blue Ocean Network,简称BON)让这一难事变成了现实。2010年7月,作为首家以中国内容为主的海外英文电视台蓝海电视获得了鼎晖创业投资逾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在投资方鼎晖创业投资的合伙人王树看来,蓝海电视以全新的商业模式进入西方社会,这在中国民间传媒界是史无前例的,其商业前景值得期待,而这也成为鼎晖创投首次投资对外传播媒体的重要原因。

  用西方人的视角做节目

  作为蓝海电视的创始人,顾宜凡和诸葛虹云都有着二十多年的旅美经历,熟悉美国的传媒和媒体经营模式。

  1994年,诸葛虹云回到中国,梦想着创办一家电视台。几年后,遇到顾宜凡。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共同创办了天扬传媒。在之后的十年间,诸葛虹云和顾宜凡先后和央视、北京电视台等合作创办了一系列的电视栏目,其中较知名的有《环球》、《世界体育报道》、《国际双行线》、《让世界了解你》等。

  蓝海电视CEO诸葛虹云说,“在国外创办电视台的梦想很早就有,但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如何把中国的东西传播出去,如何让国外人接受,我们觉得需要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和。”蓝海电视董事长顾宜凡则坦言: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报道存在种种偏见,关键原因是,中国自身对外传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很难被西方人所接受。

  在美国多年的生活经历和在国内做节目的经验,让顾宜凡和诸葛虹云感到,要想让西方社会真正地了解中国,就必须用西方人熟悉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中国的内容,用西方人熟悉的视角和方式来做节目。在诸葛虹云看来,最近这几年中国的传媒处于比较好的政策环境背景,而中国和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也具备了走出去和传播出去的需求,因此做对外传播的电视台也具备了广告支撑的基础。

  2006年,一本大热的畅销书《蓝海战略》给了顾宜凡和诸葛虹云直接的灵感,于是他们给自己即将要创办的电视台取名为“蓝海电视台”。

  落地和融资的本地化突围

  不得不承认,创办一家电视台和创办几档节目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在国内曾成功制作和运营了众多名牌栏目,但是要创办一家电视台,而且是对外传播的电视台,最大的挑战就在于落地和融资。

  在2006年到2009年的三年中,经过艰苦的谈判,蓝海电视终于能通过卫星覆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50多个国家,并通过当地的有线电视在许多国家和城市落地。葛虹云坦言,在每个国家落地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什么经验可遵循。但有一点,能否落地,落地到什么程度,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我们跟落地运营商谈判过程中,很重要的问题是说服他们,向他们证明我们的频道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不能证明这一点,是很难获得机会的。”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顾宜凡、诸葛虹云的海外经历帮了他们很大的忙,一方面他们对西方媒体和西方的运营商相对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在海外圈子里的朋友也帮了不少忙。至于落地的费用与成本,诸葛虹云表示,不同运营商的落地费用有很大的差别,有的比较高,有的甚至不收落地费用,这完全要看当地运营商的需求和谈判结果。而对于具体的落地费用,诸葛虹云坦言这是蓝海电视与对方的商业机密,不方便对外透露。

  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家定位民间商业化运营的电视台,要想在海外站稳脚跟,没有足够的“钱”来支撑肯定是不行的。顾宜凡和诸葛虹云当然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才能发展。
   
    为此,他们专门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进修EMBA学位,系统地学习资本运营的知识。但是,实际的融资过程却并不顺利。 “我们与资本打交道,仅仅是商业计划书就改进了五十多个版本,但没有想到2008年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融资带来了巨大阻碍。”诸葛虹云坦言,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三四月之间都是在恐惧中度过的。很多朋友都劝他们多留点资金过冬,但是诸葛虹云和顾宜凡还是决定在2009年9月正式开播蓝海电视。

  “我们坚信寒冬会过去,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有机会的时候,我们利用金融危机和美国的运营商谈判,用更低的价格获得了落地条件;而利用这个成功的案例,我们也有了继续跟各方投资人进行接触的基础,直到遇到鼎辉创投的王树,大家一个月就谈成了。”顾宜凡说。

  盈利模式主打“媒体服务”

  在顾宜凡看来,电视台要实现一种被西方接受的表达方式和内容,首先就必须是民间的,不拿政府一分钱的;其次,要通过商业手段实现媒体的公信力。谈到蓝海电视的商业模式,诸葛虹云表示:他们的主要盈利来自于媒体服务,而非电视广告。“我们并不是一个大众媒体,受众相对较窄,因此不适合靠电视广告支撑公司运营。我们主要是为去海外做宣传的企业、机构、组织提供深度的服务,为他们找到需求。”

  事实上,如今国内各地的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对外宣传的需求也很大,但绝大多数的旅游景点都是花几十万元拍摄景点广告或者电视节目,粗放地投放给媒体,以为就完成了推广和传播,实际上这样的推广是很不成功的。诸葛虹云说,蓝海电视的做法是用西方的视角来宣传中国的旅游景点,例如蓝海电视与陕西省旅游局合作,打造陕西旅游的深度传播和推广,合作期为一年,蓝海电视将根据陕西省旅游局的需求和海外受众的需求,提供长期和深入的媒体服务。而作为一家民营电视台,服务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此外,蓝海电视已经与多家美国的有线运营商(付费频道)达成收费分成协议,这也将成为未来蓝海电视的盈利模式的组成部分。至于具体的分成方式和分成比例,诸葛虹云以涉及合作双方的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对外透露。“蓝海电视的节目都是适合西方受众习惯的原创英文节目,这类节目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缺口,因此节目的全球发行也是盈利模式的组成部分。”诸葛虹云补充说。

  投资物语

  鼎晖创业投资的合伙人王树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国,硬东西很多,但是作为软实力的媒体在国际上是没有声音的,这非常令人遗撼。现在蓝海电视愿意来做这件事,而且是以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角度来做这件事,这令我非常鼓舞。顾宜凡和诸葛虹云显然是最适合做这件事的人,他们以前自己在体制外做节目,现在开始商业运作。他们既拥有电视运作方面的经验,也拥有在美国众多媒体的运作经验。他们读了EMBA,对资本也很了解,知道对股东要有回报,因此我对蓝海电视在西方的商业前景比较看好。

  第三只眼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俞虹认为,在多媒体竞争和新媒体不断融合的今天,要做出满足受众需求的高质量的节目并非易事,而要吸引海外观众,进而占领国外市场就更难上加难。虽然蓝海电视台有着很强的节目策划与制作能力,但是要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走到国际平台上实现目标诉求,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好资源,保证执行力,确实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另外,中国媒体的大环境,决定了像蓝海电视这样的民间媒体在中国难免会遇到体制和政策上的瓶颈,因此如何驾驭、规避这些风险,使蓝海电视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对蓝海主创人员智慧、能力以及耐力方面的一个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