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法师 (宝华山隆昌律寺监院 )
一、敬佛。
1。除了寺庙的住持可以从大门进入以外,其余的人只能从两边进出。要到佛像的左边,要从门槛的右边进入,同理亦然。从右边走需要先迈右腿,从左边走需要先迈左脚。
2。除供佛的供品外,其余物品最好不要带进殿中。
3。不可以以大雄宝殿为通道。更不可以东西穿行。除方丈、纠察、僧值外。
· 4。进殿不可交头接耳,喧闹。进入大殿,礼拜后才可以瞻仰佛容。
· 5。进入大殿,只可以右绕(顺时针)
· 佛,不可以左绕。佛的上首就是众生的下首,反之亦然。布置道场时也是这样。绕佛时按顺序,不可驻脚问讯,心存观想即可。
· 6。在殿堂里不可谈论世俗的语言。更不可以大声喧哗。除特殊情况,不可坐在大殿上,如果需要坐,一定是结跏趺坐。
· 7。不可有叉腰、倚站,吐痰,打呵欠等不雅行为。
· 8。在家人(居士)要注意,不可以穿短裙、短裤进入大殿,要穿长裤。
· 如何尊重佛像?
· 1。不可以随便评论佛像。
· 2。不可以将佛像安置于卧室。佛堂的门不可以对着厕所的门。
· 3。凡是经过有佛像的地方,应该整衣礼拜。
· 4。有佛像损坏的,需要妥当处理。切勿随便丢弃。如是纸质品,用恭敬心焚烧,然后掩埋。如是石膏等品质,用恭敬心分解,放入江河等。
· 敬香要点。平举齐眉。
· 点香。香由心生,心由香达。不可儿戏。更不可用口去吹灭香火。
· 看见佛像、经书置于不洁的地方,要立刻重新放置。
· 三、礼佛要点
· 1。不一定要站在中间拜佛。用虔诚的心来拜。
· 2。三拜足矣。合掌时置于胸口,以眼睛下垂可以看见无名指为准。手指不能乱动。(消傲慢心,见贤思齐,忏悔业障)
· 3。礼佛时两脚分开,与肩宽,不可并拢。起身时防止海青被踩。臀部不可比头高。
· 4。有人礼佛时,不可以从前面穿过。有出家师父在拜佛时,一定要在后面拜。
· 5。礼佛要有恭敬心。
· 6。中间的拜垫是方丈用的,后面的三个拜垫是监院用的。
· 二、敬法
· 1。双手执经。
· 2。传递经书,需用手执。
· 不可以将经书卷为筒状。
· 3。诵经时要焚香,开经偈。读经中间用经盖或书签、纸条,但不可以随便将书敞开。
· 4。书上用灰尘,不可用口吹,不可将经书放于污秽之处。
· 5。诵经不可妨碍他人。
· 6。专供读诵的经本,不可用圆珠笔、钢笔、毛笔在上面写字,乱涂乱画。讲课用的经本可以记在书面上的空白处。读经时不要有杂念。家中有烦恼事时,应放下所有烦恼诵经,否则不要诵。
· 7。经书损坏应修补,实在无法修补,应恭敬心焚烧,其灰埋到清洁的地方。
· 8。经书不可一半在桌上,一半在桌外。
· 三、敬僧之法
· 1。太阳下山以后不要去拜师父。
· 2。旅途、禅定、吃饭、洗澡、剃头、睡觉等等之中不可以拜师父。
· 3。不可以叫师父帮忙拿东西、带东西等。
· 4。顶礼时,口称三拜,只要一拜即可。
· 5。手中执经时遇到师父,双手将经书举至额头即可。
· 6。称呼要恭敬。不可以直呼其名。
· 7。出家人在诵戒时,不可以旁听。
· 8。不可以评论出家人。举四众罪,堕无间地狱。
· 9。居士不可以和出家师父同处一室。更不可以同榻而卧。
· 10。“请问师父上下?”(请教师父德号时)
·
·
· 11。遇大德前,不可称“我”。称“晚辈”、“末学”、“弟子”、“学人”等。
· 12。与大德谈话时,“请开示”。站的不能比法师高。
· 13。与师父见面要约时间。要恭敬三宝。
· 14。大德与客人谈话时,不能随便打断。
· 15。女居士不可以单独去供养、看望异性出家人。
· 四、四威仪
· 1。行如风。两眼平视,不要摇头晃脑。鞋要跟脚。不要发出拖地声。
· 2。立如松。穿海青,抄手。穿长衫,垂手而立。
· 3。坐如钟。坐板凳上只能坐一半。
· 4。卧如弓。身体弯曲。不可仰卧、俯卧。采取右卧姿势。
· 穿着海青
· 1。不可以垂下双手。年老的方丈可以。
· 2。上下楼要撩衣。动作要轻柔,缓慢。
· 3。跪时提衣即可。
· 4。坐时,两腿九十度,两手放于腿上,或结印。
· 斋堂仪轨
· 1。五观
· 2。食素时也要注意,戒贪心。
· 食存五观
·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 受食时不要有异响。不可在斋堂内讲话。
· 讲堂的仪轨
1。用清净的心,才可以得到清净的法。
2。闻思修。听懂的道理,就要按照去做。
3。桌面要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