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征税千元到底“方便”了谁?


    

针对近日iPad千元进口税被指过高的风波,海关总署昨日作出回应,称iPad上市以来价格在不断变化,且依据配置不同,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海关将其归为笔记本电脑并适用一般5000元的完税价格,主要就是为方便旅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旅客的通关时效。(11月15日 新京报)

海关征税这是国际惯例,但以“方便旅客”之名,对不足4000元的商品征收1000元的进口税,只怕就很具“中国特色”了。海关总署对旅客“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很费解,买iPad的旅客对过高的征税不满,显然没有得到“方便”,其他旅客因此在通关时效上得到多少“方便”也很难说;何况,为了方便一部分旅客就要伤害另一部分旅客的权益,这逻辑也说不通。

客观、合理地确定商品的完税价格是征税的最起码前提,从海关总署的回应中,我们却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说辞。除了“方便旅客”之外,海关总署还称对个人行邮物品的管理是以便利和简化为原则的,但如果便利和简化是建立在罔顾旅客权益的基础上,“便利和简化”就背离了词语本身的正面意义,最终结果是麻烦了旅客,方便了自己。

判定征税的标准是否合理其实很简单,海关总署首先要拿出合法的依据,其次要证明这个估价依据具备公信力、经得起监督。事实上,在解释完这些理由和原则之后,海关总署确实拿出了估价的依据:《归类表》和《完税价格表》对相关物品确定的商品类别和完税价格。海关方面同时指出由于商品购买地点、购买时间、具体型号的不同,即使是《归类表》中的同税号商品,实际成交价格也会出现差异。“以iPad为例,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海关将其归为笔记本电脑并适用一般5000元的完税价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表并没有对具体商品价格准确限定,对海关的实际操作只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完税价格表》,海关还需定期对常见商品进行价格调整,使其尽可能贴近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些表之于海关,其实是“我的地盘我作主”,如何用存乎一心,外界很难监督。就iPad这样的新型商品而言,海关完全可以及时调研给出更准确的完税价格。如今把新商品削足适履地归到笔记本电脑进行超额征税,只怕背后少不了“方便自己”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