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高 魄力大 手笔大


                   

       最近,我到浙江部分地区跑了一圈,感触颇深,那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先前,我对浙江的认识局限于江南重镇、鱼米之乡、人杰地灵,随着浙商的兴起,我对浙江多了一份认识,那就是浙江乃民营企业的摇篮。亲身经历浙江的部分地区、接触到部分浙江人,使我对浙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浙江人眼界高,大处着眼;有魄力、下大手笔;讲双赢,联合创业。

  从安徽驱车前往浙江,眼前环境的变化就能使人知道是否驶入了浙江境内。进入浙江,路明显变平了、也明显变亮了,最为突出的是成片的、高大的风景树林立在高速公路两旁。若是经过农村,跃入眼帘的则是整齐划一的新农村,真让人感叹浙江的新农村建设。再往前走,高架车逐渐多了起来。到达城里,你并不感觉城市拥挤,反而觉得城市异常开阔。在城里,你是看不见泥沙的,随处可见的是优美的公园。

  浙江环境的改善,完全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浙江人的眼力与魄力。在浙江,不仅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特色,就是乡镇也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他们能将自身特色发挥到极致。

  眼界高,大处着眼

  在浙江,以国际大酒店、世博冠名的旅店非常多,身处其中,真有身临世界大都市之感。浙江有很多的“大”:有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城义乌,有竹品种最全的、号称竹乡的安吉,有全国最大的影视城横店,纵使不产扬子鳄的浙江也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扬子鳄繁养中心,引来扬子鳄故乡人的参观。

  有魄力、下大手笔

  舟山群岛以岛屿著称于世。岛屿多,交通不便,制约了舟山经济的发展。为了打通舟山通往外界的窗口,舟山人硬是在朱家尖建起了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朱家尖跨海大桥的建成,缩短了舟山与外界的距离,并为我国在海上建桥提供了大量科学的数据。舟山人不停留在既有的成绩上,而是瞄准了国家搞基建的契机,积极主动的发展大桥经济。发展大桥经济是舟山的强项,也是舟山人的骄傲。舟山人有一理念,那就是要做就做最好,这不,舟山人在普陀山建成了高达33米的观音真身。致使每天到普陀山朝拜的人就不下万人,旅游经济也就成为了舟山的主导经济。

  曾经的横店是个小山村,乃不毛之地。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横店人硬是集资搞高科技的磁性材料生产,目前,横店人将自己辛苦扶植起来的磁材企业打造成了中国的上市公司。经济好起来的横店人并不满足,他们想建设看似天方夜谭的影视城。横店人在徐文荣的带领下,抓住了拍摄《鸦片战争》和《荆轲刺秦王》的机会,终于将横店建设成了中国的好莱坞。在别人提高拍摄场地费用的情况下,横店影视城免费提供场地,这一看似亏本的买卖,横店人经营的津津有味。横店人不局限于局部利益,他们更看中的是整体效益。横店成为了影视城之后,与影视相关的配套业、旅游业迅速发展了起来,横店的品牌价值也日益提升。

  讲双赢,联合创业

  创建企业必备两个条件,一是机遇,二是启动资金。机遇往往稍纵即是,所以抢抓机遇至关重要。发展企业的机遇来了,就需要启动资金。启动资金曾难倒了很多人,令很多人无奈地看着机遇悄悄地从自己身边溜走。

  创业启动资金对于浙江人来说,不是大问题,只要他们看好的项目,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聚集到大量的资金。这是因为浙江人讲双赢,民间信贷发达。浙江人只要认为项目好,自己能从经营的项目中得到实惠,就乐于就资金交给别人打理。他们不计较别人赚得多寡,认为只要能赚到自己应该赚的就可以合作。浙江人讲双赢的合作精神,为浙江企业发展赢得了先机,造就了炒房团、炒煤团、炒牌团…..浙江人到宣城将出租车牌照从三千多元炒到四十余万元,赚得盆满钵满。

  浙江发展的历程,生动地诠释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