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科幻小说《功夫米老鼠》:迪斯尼经典的中国式阐述
文 余雷
迪斯尼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曾说:尝试一些似乎不可能的事是一种乐趣。作家杨鹏也有着相同的创作追求。在他的新作《功夫米老鼠》(童趣出版社2010年出版)中,杨鹏将迪斯尼的经典形象放置在中国地域文化背景中,用中国元素重塑了迪斯尼的经典形象。
在研究者看来,迪斯尼故事的价值观体现的是美国整体的道德观念,具体表现为个人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结合,单纯朴素的乐观主义与浪漫情怀,善良战胜邪恶的正义精神。这样的价值追求与中国侠文化的内涵极为相似。美式的个人主义与爱国主义并不矛盾,主人公在自我奋斗的同时会不惜一切保卫国家的利益。这一价值观念与中国武侠小说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不谋而合。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则常常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上演。因此,《功夫米老鼠》让美国本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成为侠客便成为可能,相同的价值观念让人物原型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遵循着同样的行为逻辑,主人公既沿袭了迪斯尼原有的角色定位,同时焕发出新的感人魅力。
迪斯尼故事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其情节、角色、主题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些故事的开头通常会为主人公设置一个目标,以驱使他们采取行动。故事随后往往向一个新的无法预料的方向展开,主人公历尽艰辛,最终获得了他所希望得到的奖励。《功夫米老鼠》中,米老鼠、唐老鸭和高飞来到中国最初的目标是学习武功,但阴差阳错进入了另一个时空,来到了唐朝的少林寺。三个人为了打败黑蝙蝠挽救少林寺而苦练功夫,最终取得了胜利。《功夫米老鼠》的故事设置符合迪斯尼国际化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中国传统除暴故事“正义受挫恶人当道——英雄磨练主动应战——战胜强权天下太平”的逻辑。但杨鹏并未拘泥于一个全球共有的锄暴安良的故事。米老鼠们最终战胜敌人的,并非武器的精良和武功的出奇制胜,而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道胜技的中国哲学。米老鼠在超时空武林大会上获胜是因为他的内心纯净,没有自私与恐惧。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整个故事摒弃了以暴制暴的传统模式,完成了一次武侠故事全新的文化选择,也完成了迪斯尼故事模式中国式表达的成功转型。
迪斯尼的人物形象有着稳定的文化内涵。沃尔特希望观众把这些角色看成是人们熟识的、普通的、随时可见的人,希望观众从动画角色身上看到“他们自己”。杨鹏在创作中超越了形象本身规定的符号意义,最大化地将中国文化价值观渗入其中,注重人物英雄人格的塑造。《功夫米老鼠》延续了米老鼠善良、正直、快乐的形象特征,赋予了他中国式的济世责任;接纳了唐老鸭暴躁、倒霉、贪财、自私的性格特点,将其改造为一个顽皮淘气的功夫小子的形象;高飞敦厚老实的个性则被巧妙地转化为人物行动的障碍。三个迪斯尼经典形象因此在《功夫米老鼠》中有了新的生命力。
《功夫米老鼠》中最为出彩的人物仍然是迪斯尼的另类经典唐老鸭。唐老鸭不是一个温情完美的形象,他暴躁、善于投机取巧、自以为是、贪财、自私、没有耐性。但他身上体现出的朝气、热情、诙谐和勇气让这个倒霉蛋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爬起来。杨鹏借用中国武侠小说中傻小子学武功的叙事模式来处理这个角色。和以往迪斯尼的故事一样,唐老鸭总要遭遇太多的偶然与考验,但这些在别人看来麻烦的事件却让他在误打误撞中学到不少功夫。杨鹏笔下背着宝剑摇摇摆摆行走江湖的唐老鸭一如既往地给我们带来轻松和笑料,这个增添了一份中国侠客义气与责任的新形象注定会成为迪斯尼新的经典造型。
幻想评论FCO:
本文转载自2010年11月15日《文艺报》第6版“少儿文艺”专栏,原标题为《杨鹏科幻小说<功夫米老鼠>:迪斯尼经典的中国式阐述》,作者:余雷,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