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华尔街人是坏事,也是好事,很多人原先压在心底的梦想,被释放出来变成了现实。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文/陈思进
夏日的一天周末,我和太太在卡萨罗马城堡游览,竟意外邂逅美银证券部的老同事南希,她身边跟着一个小女孩儿。一阵热情寒暄过后,得知美银证券部卖给了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她不幸被裁员。南希自称已厌倦了金融分析师一职,干脆改行当起了专职保姆。
暑假来临,雇主一家到百慕大度假并举行盛大的聚会,孩子不便参加,便由南希带孩子坐着私人专机,就近游览多伦多。随着交谈的不断深入,我羡慕的神情溢 于言表。南希的底薪和原来差不多,也是六位数,加班另有加班费(华尔街从来都是白加班),年底也有红包。而且雇主又提供宝马车,还可任意购买全球各地的品 牌服装,免费入住五星级饭店,在上层社交圈经常可以遇见好莱坞明星及华盛顿的政要……
当然啦,雇主也不是慈善家,他们的付出必须从南希的身上得到回报。南希解释说,别看带孩子到百慕大和多伦多看似度假,事实上她在工作,比如面对海洋, 就必须对孩子描绘神秘的海洋世界;游历多伦多的城堡,就必须给孩子讲解城堡的历史。保姆的职责已从旧时仅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和按时喂食,转到了潜移默化教导 孩子身处各种场合所必需的礼仪,并向孩子灌输良好的举止,甚至需要教授孩子第二、乃至第三种语言。南希感叹地说,“我并不是‘嫁’给金钱为金钱做工,我向 来喜欢孩子,这份工作在于我能把喜悦带给孩子,能为社会培养一个好公民,这是我真正自豪的”。
而回到了多伦多的我工作清闲,闲暇时间一多便恢复了看电影的爱好。在“多伦多电影节”上,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Singh Marakathalingasivam。奇怪,怎么跟我的老同事同名同姓呢?我们曾经合作过一个交易系统的开发项目,那时他负责架构后台,我负责前台开 发。想当年我为了合作顺利,曾向Singh表示与他交友的诚意,单为读准他的姓就不知操练了多少遍,直练得我舌头起泡。而小册子上介绍的这部电影是由 Singh自编自导自演的。难道Singh摇身一变踏足影视圈了?出于好奇我预定了这部电影的首场,小册子上介绍,Singh将出席首映式。
那天我早早来到影院,电影开场做介绍时还真见到了Singh,是我曾经的同事。几年未见,能在多伦多这样的场合邂逅老同事,很兴奋。我豁出去了,离开 自己的座位兴冲冲走到他的位子前,故意不叫他的名,准确无误地喊响了他的姓:“Mr. Marakathalingasivam!”他大吃一惊,没想到在这儿有人能准确叫出他的姓,更没想到能在这个场合“意外地”见到老友,自然喜出望外。我 们互留了手机号,约好第二天共进午餐。
原来Singh打小喜欢电影,他特别会讲故事,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一到他的嘴里,就会被他渲染得富有戏剧效果。当年在印度,乘凉的同龄伙伴全都喜欢围 着他,听他“说书”,大家往往前一分钟还在捧腹大笑,下一分钟就被吓得四处躲藏。他还擅长用绘画来表现故事的内容,充分具备了影视工作的基本才能。他的理 想就是进军“宝来坞”(印度的好莱坞)成为大导演。
但艺术的殿堂是需要金钱来铺垫的。冲着金钱,他闯进华尔街干了十几年,省吃俭用存了不少钱。这次金融危机他正好借机退出,为圆儿时的梦,他自费50 万美元组织了一个班子,将多年的沉淀拍出一部讲述印度人在美国的故事。虽然只是一部小制作的电影,拍摄得有些稚嫩,但整个故事却陈述得非常精彩。其实印度 新移民的心路历程,跟我们中国新移民非常相似,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我感觉像是在观看印度版的《北京人在纽约》,而且思想境界还更胜一筹。
近来得知Singh的这部电影被好莱坞看中,将大笔投资改拍成大制作,真为他高兴!
这次金融海啸,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华尔街顿生厌恶感,华尔街人备受良心谴责。于是,一位前纽约证交所的大牌交易员(我曾在他手下干过几个月,他 打小就想当作家),辞职成了自由撰稿人,并开了个博客,本意是忏悔,觉得金融危机他也算“元凶”之一,希望揭露华尔街的黑幕,能惊醒梦中人。他的“爆料” 自然吸引眼球,不多久点击率就突破了十万点。博客公司赶紧抓住商机,将广告挂在他的博客上。一个帖子最初能赚个百八十美元,随着点击率进一步攀升,一周竟 然能赚到1万多美元,并不比做交易员赚得少。他更没料到,博客的文章被一家出版社看中,约他写书出版,几个月后便登上了畅销书榜。
我曾开玩笑对他说,你这样揭露华尔街的猫腻儿,以后大家都不和华尔街打交道了,你不是砸了华尔街人的饭碗了吗?他严肃地回答道,要是真砸了他们的饭碗 就好了。可惜不会的。黑格尔说过,人性千年不变,而且从不吸取教训。可能看了我的文章会明白一阵,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是贪婪的人性使然。而华尔街几 百年来,就是靠着贪婪的人性赚足了钱。因此,我要不断地写下去。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现在他已经成了著名的财经作家了。又赚钱,又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其乐融融。
文/陈思进
夏日的一天周末,我和太太在卡萨罗马城堡游览,竟意外邂逅美银证券部的老同事南希,她身边跟着一个小女孩儿。一阵热情寒暄过后,得知美银证券部卖给了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她不幸被裁员。南希自称已厌倦了金融分析师一职,干脆改行当起了专职保姆。
暑假来临,雇主一家到百慕大度假并举行盛大的聚会,孩子不便参加,便由南希带孩子坐着私人专机,就近游览多伦多。随着交谈的不断深入,我羡慕的神情溢 于言表。南希的底薪和原来差不多,也是六位数,加班另有加班费(华尔街从来都是白加班),年底也有红包。而且雇主又提供宝马车,还可任意购买全球各地的品 牌服装,免费入住五星级饭店,在上层社交圈经常可以遇见好莱坞明星及华盛顿的政要……
当然啦,雇主也不是慈善家,他们的付出必须从南希的身上得到回报。南希解释说,别看带孩子到百慕大和多伦多看似度假,事实上她在工作,比如面对海洋, 就必须对孩子描绘神秘的海洋世界;游历多伦多的城堡,就必须给孩子讲解城堡的历史。保姆的职责已从旧时仅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和按时喂食,转到了潜移默化教导 孩子身处各种场合所必需的礼仪,并向孩子灌输良好的举止,甚至需要教授孩子第二、乃至第三种语言。南希感叹地说,“我并不是‘嫁’给金钱为金钱做工,我向 来喜欢孩子,这份工作在于我能把喜悦带给孩子,能为社会培养一个好公民,这是我真正自豪的”。
而回到了多伦多的我工作清闲,闲暇时间一多便恢复了看电影的爱好。在“多伦多电影节”上,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Singh Marakathalingasivam。奇怪,怎么跟我的老同事同名同姓呢?我们曾经合作过一个交易系统的开发项目,那时他负责架构后台,我负责前台开 发。想当年我为了合作顺利,曾向Singh表示与他交友的诚意,单为读准他的姓就不知操练了多少遍,直练得我舌头起泡。而小册子上介绍的这部电影是由 Singh自编自导自演的。难道Singh摇身一变踏足影视圈了?出于好奇我预定了这部电影的首场,小册子上介绍,Singh将出席首映式。
那天我早早来到影院,电影开场做介绍时还真见到了Singh,是我曾经的同事。几年未见,能在多伦多这样的场合邂逅老同事,很兴奋。我豁出去了,离开 自己的座位兴冲冲走到他的位子前,故意不叫他的名,准确无误地喊响了他的姓:“Mr. Marakathalingasivam!”他大吃一惊,没想到在这儿有人能准确叫出他的姓,更没想到能在这个场合“意外地”见到老友,自然喜出望外。我 们互留了手机号,约好第二天共进午餐。
原来Singh打小喜欢电影,他特别会讲故事,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一到他的嘴里,就会被他渲染得富有戏剧效果。当年在印度,乘凉的同龄伙伴全都喜欢围 着他,听他“说书”,大家往往前一分钟还在捧腹大笑,下一分钟就被吓得四处躲藏。他还擅长用绘画来表现故事的内容,充分具备了影视工作的基本才能。他的理 想就是进军“宝来坞”(印度的好莱坞)成为大导演。
但艺术的殿堂是需要金钱来铺垫的。冲着金钱,他闯进华尔街干了十几年,省吃俭用存了不少钱。这次金融危机他正好借机退出,为圆儿时的梦,他自费50 万美元组织了一个班子,将多年的沉淀拍出一部讲述印度人在美国的故事。虽然只是一部小制作的电影,拍摄得有些稚嫩,但整个故事却陈述得非常精彩。其实印度 新移民的心路历程,跟我们中国新移民非常相似,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我感觉像是在观看印度版的《北京人在纽约》,而且思想境界还更胜一筹。
近来得知Singh的这部电影被好莱坞看中,将大笔投资改拍成大制作,真为他高兴!
这次金融海啸,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华尔街顿生厌恶感,华尔街人备受良心谴责。于是,一位前纽约证交所的大牌交易员(我曾在他手下干过几个月,他 打小就想当作家),辞职成了自由撰稿人,并开了个博客,本意是忏悔,觉得金融危机他也算“元凶”之一,希望揭露华尔街的黑幕,能惊醒梦中人。他的“爆料” 自然吸引眼球,不多久点击率就突破了十万点。博客公司赶紧抓住商机,将广告挂在他的博客上。一个帖子最初能赚个百八十美元,随着点击率进一步攀升,一周竟 然能赚到1万多美元,并不比做交易员赚得少。他更没料到,博客的文章被一家出版社看中,约他写书出版,几个月后便登上了畅销书榜。
我曾开玩笑对他说,你这样揭露华尔街的猫腻儿,以后大家都不和华尔街打交道了,你不是砸了华尔街人的饭碗了吗?他严肃地回答道,要是真砸了他们的饭碗 就好了。可惜不会的。黑格尔说过,人性千年不变,而且从不吸取教训。可能看了我的文章会明白一阵,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是贪婪的人性使然。而华尔街几 百年来,就是靠着贪婪的人性赚足了钱。因此,我要不断地写下去。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现在他已经成了著名的财经作家了。又赚钱,又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