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超载



阳光为伴

 

    大院的老任考驾照,送给驾校2000多元,又偷偷塞给教练超过600元的礼物,但今天路考,未过,一脸沮丧。我说:“你活该!考驾照,一为别人安全,二为自己安全,应以掌握驾驶技术为上,而不是驾照至上。就是送礼,也该送给路考的警察大爷,只有白痴才送给教练!”

    老任一脸委屈:“我不想掌握驾驶技术吗?我不想掌握驾驶技术吗?这不是年龄大了嘛,一边学车,还左脑想着破工作,右脑想着老情人,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嘛!”

    像老任这种因为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而误事的,大有人在。现在是网络时代,“数码超载”现象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前几天微博上有个调查:“睡觉时你开着手机吗?”很多人承认开着!这不有病嘛。

    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获得大量信息,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这本来是好事,但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数码超载的直接后果----一心多用,正让我们的大脑疲于应对,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支离破碎。
    在看我这篇博文时,你的浏览器是不是还开着多个网页?而你同时在线聊天、查看短信的可能性也很大,没准,你一边看着文章,抽空还要看一眼电视呢。由于分散我们注意力的数字设备越来越多,一心多用的事例比以前更为普遍。不幸的是,专家称我们的大脑天生不适于这种多任务工作。
    结果,这让我们付出了“注意力超载”的代价,令我们的思维整日昏昏沉沉,大脑工作效率大不如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克利福德·纳斯表示:“一心多用有害无益。”他解释说,我们处理像阅读和推理这样的复杂任务的能力,取决于一个称为“工作记忆”的大脑过程。在我们理解和操作信息时,短期记忆、注意力和认知控制在保持大脑活跃和灵敏的过程中均发挥着作用。所有这些过程都具有局限性,有些人在给合作者发短信的同时听音乐,并且相信自己对此游刃有余,但问题是,大脑确实不能处理这种同时发生的过程。
    纳斯著有《那些向笔记本电脑撒谎的人:机器教我们学习人际关系》一书。他说:“当我们一心多用时,大脑会竭力在不同的活动中快速转换,这对其而言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与大多数技能不同,多任务操作并不会因为你经验多了而变得更加容易。
    在一项刊登于200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的研究中,纳斯和同事报告称,相比那些偶尔一心多用的人,那些长期一心多用的人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其实表现得更为糟糕,特别是,他们的大脑不能同时处理四项任务,他们在过滤不相干的信息时表现不佳。而在面临任务相关信息和不相关信息的选择时,他们却选择了后者。
    同时,那些长期一心多用的人在从短期或长期记忆中提取信息,将其转换为工作记忆时同样表现不佳。最后,虽然总是在进行这方面的操作,但每次在进行不同任务的转换时,长期一心多用的人仍会手忙脚乱。纳斯说:“他们基本上对多任务处理的方方面面都不适应。”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多任务处理的诱惑几乎是无法阻挡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名誉教授乔安妮·坎托说,我们的大脑总是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而电脑和移动设备恰恰利用了大脑寻求新奇的本能。坎托著有《征服网络超载:多做事,提升创造力,减少压力》一书。他说:“每次我们听到嘀嘀声或有什么东西突然跳出来,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想,‘那是什么?’”不幸的是,每次电子邮件提醒工具告诉你有人发信息时,注意力转换都是一件令大脑疲惫不堪的事情。
    纳斯说:“这是一项认知工作,任务转换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大脑在应对不同任务转换时工作效率较低。重要的是,要知道大脑什么时候受到煎熬。这时,你最好是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去到一个与信息无关的环境中。”

    坎托建议,远离电脑,溜达一圈,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可能的话,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尽量放松一下。她说:“虽然这很难,我建议,你尽量去稍微尝试一下,看一看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