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后发赶超”的动力在哪里?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自治区先后两次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到内地4个不同省区市考察学习。这次学习考察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经验,加强与区域之间的多层次交流与合作。“取经”归来后,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掀起了“后发赶超”、谋发展的热潮。“危机感、压力感、责任感、紧迫感” 四感不但成了广大领导干部共同的心愿,张春贤书记提出的“正视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建立新疆现代产业体系”,也成了大家热议的主题和奋斗的目标。
新疆“后发赶超”的动力在哪里?笔者以为,就在自治区领导的“四感”中,在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的行动中。学习他省的经验,如何“后发赶超”谋新疆的新发展,这的确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新疆“后发赶超”的出路又在哪里?如何“发”,如何“超”,这不但是自治区大开发发展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而且自治区政府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张书记先后两次组织大规模高规格的考察学习团,赴先进发展省市区学习,这就说明自治区的领导已经“发”起了学习的步伐,行进在“超”的道路上。
通过两次到外省市区的学习,新疆人首先从“危机感”上找自身思想上的差距,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开阔视野,运用现代理念武装头脑,在推进工作中找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其次,自治区的各级领导学习归来,对新疆的进一步开发有了“压力感”。因为,党中央不但对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而且举全国之力开发建设新疆,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开发压力,新疆能没有一定压力?如果没有,那就是不正常。正因为如此,自治区从上头到下面有一定的压力感,这正是建设新疆的动力:有了“危机感”,必然有一定的“压力感”,自然而然就会有“责任感”,这是相辅相成的反映,这也是自治区各级干部纷纷抓住机遇,强势推进优势资源转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标准、高起点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动力源泉;这更是学习他人经验,思考自身定位众望所归的心愿;有了前面的“三感”,那么“紧迫感”由此自然而生。特别是考察学习带给的那份启发和震撼,对新疆不但有巨大压力,而且有“经前人之途,验蹊径之美”的“紧迫感。
思路决定出路,“路子对”才能发展快。这“四感”是新疆步入发展“快车道”的精神动力,今天,自治区领导在正视差距、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上;突出重点,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建立沟通内地、周边国家大通道上;提高政府服务经济能力上;在维护稳定上;在实现现代文化引领上等六个方面解放思想,带领全区人民找薄弱点找突破点,笔者相信,新疆一定能趟出一条“后发”的新路来,成就符合疆情“赶超”的科学发展的宏伟大业!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