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是资源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


   近来,相继发生“油荒”和“气荒”,与之相伴的则是柴油与天然气的涨价。油与气的供应方称,涨价皆因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若不涨价,供应方将亏损,影响资源生产供应的积极性。好一个“亏损涨价论”、“涨价有理论”。

  上述人员的表述看似有理,其实不然。一、中国资源价格实行的是单向挂钩制——即跟涨不跟跌。以石油价格为例,国际油价上涨,国内以价格挂钩为名紧跟其后,但是当国际油价下跌时,我们再难看到国内油企的挂钩行为。二、挂钩仅局限于资源价格。我们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并未与国际接轨、企业的服务质量也未与国际接轨。三、进口的资源量毕竟有限,国内生产的资源价格并不高。以国际接轨价拉高国内生产的资源价格,不仅赚取了垄断利润,而且是制造了暴利。垄断企业的暴利最终还得用老百姓的血汗钱埋单。

  既然“油荒”和“气荒”不是涨价的理由、挂钩也不是涨价的理由,那国内油价与气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是呢?是垄断。一旦某个行业遭到垄断,垄断企业就可随时左右商品的供给,制造商品供给的紧张气氛,为涨价寻找理由。“油荒”与“气荒”可能就是有关垄断企业的主动所为。

  垄断的弊端:一是垄断企业不思进取。垄断企业可以获得垄断利润,特别是资源类垄断企业,需求弹性小,他们在定价方面往往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垄断企业要想提高利润或应对成本上升,只要提价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垄断企业就不思改革、创新,这样垄断行业就难以实现科技进步。二是垄断企业缺乏内部挖潜的动力。对于充分竞争的行业来说,企业为了应对成本上升,一要提高生产效率,二要从内部挖潜,努力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对于垄断型企业来说,他们应对成本上升的方法非常简单,提提价即可,因此,他们也就没有了从内部挖潜降低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的动力。中石化利润年年增长,可是当国际油价上涨之时,却高呼炼油亏损,于是一面向国家伸手要补帖,一面提高油价,而其原任董事长陈同海却日均消费4万元,这就是垄断无心从内部挖潜的生动案例。三是造成社会的不公。充分竞争的行业,企业利润微薄,而且日日面临着竞争的压力,垄断企业则不同,它们利润丰厚,而且没有竞争压力。

  破除资源垄断型企业不断涨价的魔咒,促进资源垄断型企业科技创新、内部挖潜,有两种方式,一是打破垄断,放开资源市场;二是将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真正分开,资源真正收归全民所有,资源企业所获利润必须全额上缴,资源企业职工待遇参考其他企业待遇,并与其经营业绩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