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比2010年9月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创2008年10月以后25个月新高,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涨幅分别为10.1%和4.9%。据北京晚报2010年11月2日报道,在2010年国庆黄金周前,浙江杭州知味观就作出调价:最便宜的杭州特色面片儿川由原来的8.5元调到10元;从2010年11月起,知味观家喻户晓的招牌面片儿川从8.5元变成了10元。实际上,2010年11月北京菜市场山药的零售价格已从2010年年初的每斤2元左右涨到每斤10元左右,中国实际物价一直在上涨。从“蒜你狠”、“豆你玩”、“油不得你”、“玉米疯”、“姜你军”到“糖高宗”、“苹什么”,各种新名词层出不穷,戏说中透露着物价高涨。
2010年年初到2010年11月,中国发生了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2010年3月20日中国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2009年秋季至2010年3月、4月中国西南大面积干旱,由最先的贵州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2010年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截止2010年5月30日下午18时,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等等。特别注意的是,海南是很重要的蔬菜供给地,但2010年10月海南发生洪灾,导致2010年10月食品价格上涨。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夏收农产品总体减产0.6%。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空心村”、“留守村”的大量出现,表明劳动力外流已经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这源于劳动力稀缺这枚“炸弹”在农业领域集中爆发,这源于中国劳动力回报率过低而资本回报率过高,这源于资本与劳动力回报率长期失衡。
第七,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1世纪前的20多年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占用了大量耕地,但人口增长远远未到高峰,人均收入增长不断提升人均食品消费水平,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这种受食品需求带动的物价上涨压力在长期内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货膨胀也就发生并长期化。
第八,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动力,中国的工业化速度与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导致中国的各种大宗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张。但由于中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主要依靠传统能源和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的初级产品消费总量与世界资源可供量之间存在明显缺口,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就会明显上涨,2005年至2010年来进口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就是一个例子。
第九,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十,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第十一,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第十二,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物质产业后,发达国家资本已经向“虚拟经济”领域深入转移,金融领域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加速向物质产品领域蔓延,大额资金向期货市场转移,大大拉升了各类期货价格,导致国际主要大宗产品期货价格、金属矿产品和农产品的价格长期走高,中国面临长期输入性通货膨胀。
当然,汇率失衡,热钱大量进入中国进行投机,投资货币又很多,促成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多大,也会造成通货膨胀。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美欧日仍然在实施量化宽松和经济刺激的背景下,反通货膨胀应采取以下非常规对策:
首先,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形成产业链,保持或加快原有经济发展速度,使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得到满足,人为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反而加剧通货膨胀。
第二,继续推进人民币缓慢地升值,形成合理的汇率波动空间,加大加快对外投资。
第三,行业投资、重大项目继续采取区别对待政策,对老百姓重要消费商品、紧缺领域,运用政策支持扩大投资,如农产品、房地产等方面。继续有选择性地扩大投资。
第四,提高资源价格,提高劳动力价格,扩大内需应对外需疲弱,收紧外资在国内的资产收购及一般性投资,收紧外资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投机活动,继续严格严控资本项下外汇投机资金的进出。
第五,因通货膨胀已使部分工薪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下降,加大补贴力度,强制推高工薪阶层工资的增速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高于通胀水平。
第六,动用中央储备,确保市场供应;改善价格环境,促进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
第七,推进股市繁荣,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构筑资金池以便吸纳房地产市场退出来的资金和外来热钱,使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得到满足,也有利于推进金融快速发展,使股市、创业板和期货市场等金融市场能成为良好的投资资金与消费资金的储金池,较好地吸纳当前过剩的流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