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罡
据中国广播网11月13日报道,出于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一些单位、企业租地种菜形成自供食品基地。
尽管质量监督、食品监督、卫生监督、工商管理,监管部门越来越多,从事食品、蔬菜等经营需要办理的审批手续和缴纳的规费一项不少,但无数事实表明,食品安全形势却越来越严峻。为了免遭不安全食品“毒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决定雇用农民生产不会带来安全问题的食品和蔬菜。
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看得出,此举目的是将占90%以上的普通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抛之于”不安全的“荒郊野外”。
这跟强拆者将被拆迁主人抛于荒郊有异曲同工之妙。
毋容置疑,这是社会的倒退,更是社会的悲哀!
当然,有钱人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当权者也可以享受到更安全的食品来源,但绝不能将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隔离”。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只有一个,那就是良好的“社会资源”只提供给极少数者;将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于不顾,让他们遭受无形的侵害。
这种做法的结局也只有一种,那就是新的隔阂、新的矛盾和新的对立将在普通百姓与政府、富人与穷人之间展开并延伸。加剧社会分化,加速整个社会的分崩离析!
请问,这些官僚,拿着广大百姓的纳税钱,不思考着为百姓做更多有益的事,却只考虑自己的安全,而放弃了对其他非自供、特供食品、蔬菜生产、经营、销售的监管责任,放弃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履行的义务。这是很危险的。
请问,这些官僚为何不把雇人种菜的事情转换为如何确保整个社会食品安全上来呢?如果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公务人员站出来,对不安全食品的流通渠道加强监管、加强研究、加强引导,这个社会的矛盾将自动逃匿。如果政府和职能部门一味地逃避、转移目标、推卸责任,政府的公信力将完全失去,政府的威信和凝聚力、号召力也将荡然无存。百姓“养”你们何用?
社会资源服务于更广泛的群体,总比服务于极少数群体要坦然得多。
事实上,机关特供的做法,不仅是失职、渎职行为,更是整个社会无法接受的自私、狭隘行为!
试问,地方政府机关如此自私,地方百姓焉能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