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周立媛
接到拍摄陈凯歌导演的任务着实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拍摄三天后就要出片,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时间紧,任务急”。而且在我以往印象中,陈导是个严肃的人,所以,不由得心生寒意。
因为,在拍摄之前导演都会给采访对象传几个相关问题,所以,我也把大概的问题方向传给了陈导,本以为陈导可能都顾不过来看,没想到,现场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陈导来到拍摄地时,最先拿出的是几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纸,在纸上,一条条问题下面,是陈导工整的字迹,我突然间很感动,这样一个把每件事都做得极其认真的人,很难有理由不成功。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陈导的语气一直很平,没有过多的激昂也没有过多的低郁,他的语气与他所表达的内容很统一,平常心。也许这个词在几年前,人们不大会相信出自陈凯歌之口,可现在它确实成了陈导的信条,这个一身书生气却不得不在商业电影圈里沉浮的=•导演如今让人们看到了他身上更为深沉的部份。
陈凯歌其实很不容易,身为第五代导演,经常会被拿来与张艺谋PK,不论结果如何,总是难免会有纷扰,同时,身后还有一大批第六代导演穷追不已,在“票房就是硬道理”的今天,文人陈导也不得不变成商人了。但是,我们之所以今天仍能在大银幕上看到陈导名字,取决于他稍有些“轴”,有些“天真”的性格,一个人若要总能天真不泯,既是好事,亦是坏事。好是指,天真的人内心永远都会激情充盈,即使愤怒、绝望、沮丧,也能极其感染别人。坏事是,凡天真之人秉性、脾气都难免非常执拗一根筋,绝不会“吃一堑而长一智”,甚至还会“不见棺材不落泪”。
陈凯歌的家族并无早生白发的遗传,可他,人过三十之后,却已经在两鬓及头顶多见白发。十多年来,正因为他的执拗,他个人的电影一路走来,有时既令人期待和希望,同时也绞缠着他个人内心很深的自我矛盾。一方面,他总希望自己的电影,能表达得更出色、更审美;另一方面,他又总想让自己的电影,装得更多更满一些。如此执执拗拗磕磕绊绊之后,又怎能不早生华发呢?有朋友曾因此开玩笑说,当陈凯歌犯起执拗时,必须有人在旁边儿骚扰他,而不是过分迁就他,不要让他把太沉重的理性、太丰富的感觉统统都塞进同一部电影里。这玩笑在我听来,却是对陈凯歌导演电影“去热解表”的至理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