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司马TA不是一个人名,而是英文smart的谐音,韩寒也不是写小说、开赛车的那个韩寒,而是全国九千多名叫韩寒的中的一部分。话剧《当司马TA遇见韩寒》讲的是不同职场人如何发挥聪明才智、护卫自己生存权利的故事,它揭开了职场华美光鲜的一面,让观众看到一件里面爬满虱子的袍子。
《当司马TA遇见韩寒》是一部深谙现代传播特点的话剧,一个诡秘但让人好奇的剧名,利用韩寒的知名度实现最大化的媒介推广,揭秘职场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噱头,让它在话剧扎堆的北京,吸引了一批向往职场、活在职场或对职场心灰意冷的观众,想了解职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人哭、让人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职场不过是解决饭碗的一个平台,实现梦想的一个跳板。那些在舞台上乱窜的“韩寒们”,有男有女,对职场有爱有恨,但终归还是恨大于爱的,因为职场终究还是把他们由一个有个性的人,变成了一个庞大机器身上的零件,成为了一个快速运转链条上不重要但却有离不开的螺丝帽。
高贵傲气的女高管怀孕了,在准备放弃那个不知道该留还是不该留的孩子时,她要求手术医生拥抱她一下,但机器人一样医生没答应她的请求,冷漠的医生激起了她的母爱,当有一天胎儿透过腹部与她互动的时候,她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美丽的女秘书决定放弃她服务的已婚公司领导,要去相亲过一个正常女孩的幸福生活;报社实习女记者150字的辞职报告有两个错别字,但还是因为做了一条重要报道,而被主任挽留了下来……《当司马TA遇见韩寒》讲出这些职场常见但却大多属于隐秘的故事时,都会留有一个温暖的出口,这种出口似乎想要证实:努力总是会得到回报,善良早晚有一天会不遭到伤害。
职场如人生,这是一个很老的比喻,但却无比现实。职场虽然只是人生的切片,但这切片上却浓缩了悲欢离合、荣誉与梦想、不堪和羞辱。《当司马TA遇见韩寒》的创作团队以80后为主,但这部话剧对童年的回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却和其他年代人一样,有着沧桑的味道。同时,这部话剧也通过职场对社会进行了折射,或者干脆说它就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职场的畸形,必是社会空间变形导致的结果之一。
在接二连三出产的时尚电影,在拼命展示中国职场白领生活的空虚与无趣时,《当司马TA遇见韩寒》把重点放在了职场人生存状态的描述上,它探讨了职场之上的种种矛盾,以及职场人化解压力寻求自我价值的一些方法,这种探讨尽管浅显,对职场人没什么真正的帮助,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与观众完成一次情感上的宣泄。职场是一袭华美的袍,我们都在忍受袍内虱子的叮咬,痛并快乐着,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