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铸就房地产声名狼藉
文/马跃成
调控楼市的政策出来不少了,其实都挺厉害的,但是效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主要的原因就是执行起来不是那么的坚决彻底,企业都在讲执行力,而最该有执行力的政府的执行力就大打折扣了。特别是前几次调控落空之后,人们总是有狼来了的感觉。
楼市里的各方利益关系总是存在观望和等待的情况,并且还很严重。即使现在还有很多的开发商在等着这拨调控过去,也有炒楼者等着抄底什么的。所以,不管什么情况下,一些开发商拿地热情总是不小,为什么呢?除了囤地还是囤地,囤地的利益比开发还要强还几倍,难怪开发商手里的房子越来越少,而土地越来越多。
其实这些年调控没有成功,土地上的原因最大。土地造就了史上最大的官员腐败现象;土地催生的地方财政把土地价格和房价推向了极点;开发商囤积下大量土地炒买炒卖,不但浪费了土地资源,而且限制了房屋供给量;土地也成为政府丧失公信力的典型,土地法规不是没有,但是为什么有些地块就能囤下十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从2000年-2009年10年的时间内,全国房地产企业一共购置占地面积近33亿平方米土地,而在这10年内全国房地产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仅有近21亿平方米,这意味着仅仅这十年出让的房产开发土地,就被房地产开发企业雪藏了近12亿平方米。
也就是说,现在改建没建的土地还有三分之一强,或者说,如果把这些闲置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增加50%以上的房屋供应量。大量的土地没有开发,而开发商和一些无良专家却口口说,土地稀缺是房价上涨的原因。
现在看来,土地价是被囤积起来了,房价是被炒上来的。前段时间,晒黑灯揭露了空置房屋的严重情况,很多小区的闲置房屋达到一半以上,而二手房市场上出售的新房二手房也是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一个依靠炒地、炒房发展起来的房地产业能活多久?怎么可能不是泡沫?又怎么可能成为经济的支柱?把土地从农民手里低价收过来,让政府高价卖出,经过开发商荒芜几年再上市交易,就能带动经济发展?只有荒草的土地也能制造GDP,这确实是个奇怪的现象。
这些简单现象的谬误之处,老百姓都懂,但是,一些学者专家就是不懂,地方政府就是以为是真理,而那些大嘴开发商更是懂装不懂偷着乐。
十年铸就房地产声名狼藉,现在是该揭盖子的时候了,应该是还社会一个公道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