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讲:中国人是最爱面子的民族。从小到生活用品的吃喝,大到住行,每一个时代都有甄别身份的名片代物。70年代的自行车,80年代的摩托车,90年代的手机,到2000年后的近10年,汽车当之无愧的成为彰显身份的最炫耀名片。因为很大一部分人的思维定格:坐骑的贵贱,直接反应主人身份的高低。
然而,现今中国主要城市都身染交通堵塞和停车难的通病。轿车,在当下只不过是一张虚荣的身份名片。
行车难,以北京为例。每千人拥有256辆汽车,的确是北京人的骄傲,夕阳下的北京街道上,是车多于人的繁华景象,可更惨的场景是昂贵的奔驰、菱志等系列现代化交通工具,最大功能的发挥只有自行车的速度。可笑的是还有庞大的后继者,对汽车的追宠趋之若鹜,宁堵死也要买车;可悲的是坐在豪华汽车里无法舒展身体时,被狭窄的空间憋得想尿尿,宁挨渴也不敢喝水的纠结直想骂娘。笔者看来,这张炫耀的名片,也有滋生坏心情暗影的作用。
停车难,以上海为例。2岁的佳佳,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拿着板凳坐到小区马路边,帮妈妈占车位。近日,顺义路100号世纪同乐小区的陈女士无奈的反映,小区停车位紧张,连2岁孩子也懂得抢车位了。家住莘庄上海西南某小区的魏先生表示,每月在小区的停车费是150元,在单位写字楼下是月450元,外出还要被收,一月要700元左右停车费。如果在小区买下一个停车位,只有使用权也要30万左右,这还不错,花钱可以停上。上海建桥大学的学生利用暑假对停车问题的调查,结果整个上海市有90%的小区有停车难的实际情况。买得起车,却找不到停车场,或者停不起车,是汽车消费的又一瓶颈,咳得人深疼。前段时间,网络暴光有一白领为解停车困局,无奈委身小区保安,就是面子名片带给的最痛苦写照。作为名片的轿车,总不可以真的装到口袋里,24小时随身携带着显摆吧。
费用高。汽车保险就不说,那是必须的,发动机一转,安全指数就开始跳跃,你不撞人,人要撞你,没辄,这个钱不能含糊,得实在和及时去买。汽车是高档奢侈品,特娇贵,不经常性养护和美容,比女人绝对老得快。千万别心疼那点钱,买得起宝马,无论如何也得配上金鞍。按照汽车用户的经验得出维护费用,国外品牌稍微贵点,平均大约是汽车总价的10%,比如车价是20万,年维修费是2万元左右。至于没有固定价位的汽油,只见涨的攀升不见降的滑落,那是没选择的,必须任由被垄断的石油企业宰割。为金身的名片买单,舍不得也得舍,否则会低人一等。
现阶段,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把汽车消费当成第一需要。于是,腰包渐鼓的中国人拯救了衰败的西方汽车工业,通用、别克、本田、现代等国外汽车,盘踞在各大城市的街道上,貌似流动的世界级汽车超市,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可汽车的产量和消费量,还在高速增长,与时下无法破解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不和谐的对比。可见名片效应的结果,一方面反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快速,同时也影射中国人面子大于里子,不顾城市交通拥挤的困局和停车难的现状,依然我行我素,把面子工程的名片,非要打造得熠熠生辉。因此,国人应该理性对汽车的消费,尽量走公交和地铁的城市出行路线,别为那点可怜的虚荣遭罪,还是隐忍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