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都是由有创造力的人创造的!
读了《创业的国度》,我的第一直觉就是,以色列人的祖先是我们炎黄的祖先创造的!
别笑啊,呵呵,这真不是胡咧咧,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以色列人血液里流淌的创新精神和我几乎同出一辙,我是炎黄子孙,所以以色列人的祖先是我们炎黄的祖先创造的。如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罚我娶个以色列老婆,看看以后孩子的脚趾甲就知道。老辈说,最小那个脚趾头上的趾甲,如果是裂瓣的就是炎黄子孙。嘿嘿。
好了,不说那些无用的。
1、回忆是一件奢侈的事,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先说序言,西蒙.佩雷斯写的序言,序言的第一句话是:“人们总是喜欢回忆,而不喜欢想象”。这句话显然有毛病,说得太满了,将“人们”改成“大多数人”或是“有些人”就没大毛病了。这是译者的问题还是责编的问题,追究起来没啥意思,反正这开篇的头一句用在我身上是大错特错——有诗为证,去年四月我生日前一天我写过一首歪诗《回忆是一件奢侈的事》,里面有几句——年纪轻轻就开始回忆 / 回忆过去没几年的童年 / 顽皮打闹不用去考虑后果的童年 // 年纪轻轻就开始回忆 / 大把的可以回忆的时间 / 可以恣肆挥霍的时间与我不再// 稍微不快 / 就回到童年世界的人 / 不再是我 // 用大把时间来回忆的人 / 如果不是个老年人 / 就是个现实中不如意 / 借助回忆来自我安慰的人//这些都与我无关 / 虽然生活不会一帆风顺 / 但只要把回忆的时间 / 用在眼前的事上 /梦想总会水到渠成……
诗人是靠梦想存活的,我不是诗人,而是努力将梦想变成想象力,将想象力形成创新思维去做事的人,简称事人。如果事人爱唠叨,再加上女性身份的话,会被人称为事妈,以此类推,我就是事爹!很讨人厌的事爹,呵呵,不似《大话西游》里的唐僧那么可爱。
什么是创造力?创造人的能力,显然不是,创造机器人的能力还算沾边。创新的思维形成创新成果推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谓之创造力。能为企业、社会发展提供创造力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呢?我在2005年涉及文化创意产业时为此总结为三个字,那就是“建”、“拆”、“建”。
这里“建拆建”非城市的“马路拉链”,亦非领导力-团队管理上的“建拆建”,而单指能为企业、社会提供创造力的人的特质。
2、“建”、“拆”、“建”
国民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企业发达的法宝,精神上的“不满足”,指导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去“建”自己的理想,将理想变成常人认为“不可能”的现实。电动车就是文中提及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摒除自我的思维定势(拆掉自己的思想壁垒),还要拆掉别人狭隘的主观认知。虽然别人的主观认知来自对现实的经验感知,但这个现实对未来来说是过去时,所以必须拆。就像我在巡演时讲我对7天企业文化的理解归纳成“三大元”一样,这个拆,就是我所说的白板中包含的意思之一,不破不立。
“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公司从2005年3月15日的第一家店到现在的700家店,中间的难处,估计没人能有CEO体悟最那么深了。“不可能”和“可能”之间都是有通道的,只是局外人看不透而已。认为“不可能”的人,认为达成很难很复杂。认为“可能”的人,认为很简单。
2000年去素有潮汕小故宫之称的陈慈黉故居参观,当时这有这样的感触。
3、一些关键词
(1)、绰号VS创新
绰号:P31“从一个普通人对社会精英阶层的称谓上你就能够了解到很多关于这个社会的信息,以色列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这样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每个权利人物——包括总理和军队政要——都有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叫的绰号。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内,谁都可以用绰号称呼他们。”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快乐故事征集中我特别推荐过一个关于分店员工给店长起绰号的故事。这是不唯上的体现,是剔除官本位思想的一个外显。不唯上,是以色列人的体现。不畏权威,大胆创新。这也是7天人的特色。
P38“每次,只要以色列人出现,他们总会有更有价值的数据、更出色的研究成果提供给你。”——这就是难能可贵的超值意识。价值创新追求的就是给“客户”超值的感受。
如果不能包容相当数量的失败,真正的创新也就不可实现。在不影响核心利益的情况下,创新是可以多鼓励员工去做的,呵护他们萌动的创新意识是领导者的要务之一。
“精心策划的实验和盲目的轮盘赌。”显然前者的创新才能变成创新力。反观我们近期的有些创新,在策划上确实谈不上“精心”。
(2)争吵VS高效沟通=行业第一
“激烈争吵”,这种激烈的争论在其他商业文化中令人厌恶,但是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这恰恰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7天其实也是这样的,记得去年刚到总部的时候写过《我们吵架玩吧——浅谈如何高效沟通》也就说的是这个事情,说明我们企业也具有这样的文化氛围。
争吵,这是高效沟通的一种方式,这种坦白率真出自于他们的思想——“要么我们引导方向,要么就落于人后。”这是整个国家公民的意识。
看到以色列的这种意识,我们会为我们的国家足球悲哀,我们国足的失败就在于国足只有“球”,而没有球文化。
国足,这个不开心的话题我们就不说了,说说我们7天,我们内部吵架目的就是为了引领市场,就要做行业第一,而非对某个人有意见。基于这种文化氛围,成为行业第一指日可待。
“以色列人缺乏纪律意识,从出生开始,我们就被教导要挑战即成之事,多问问题,讨论所有的事情,要大胆创新。”上半年在一次巡演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分店有些人被总部条框捆缚住了,当时做了个PPT,是关于三大元的,其中的在“白皮”的解释上就是试图尝试去解开捆缚在分店群体上的绳索,解放他们的思想。
P046 以色列军队里的副官,很可能是全世界所有军队里指挥决策权范围最大的军官。其实我们的店长是有指挥总部的权利的,只是很少人用。这一点,在我的今后工作中要去多关注,去培养和引导分店这一意识。
既然我们要做行业第一,行业第一是要有第一的“范”的,一个月涨了四次价,这显然不是做行业第一的“范”。
篮筐只是给鸡鸭准备的,对凤凰是无效的。所有的条框如果不能为“行业第一”的“结果”服务,那么“拆”掉就是了。
拆,是需要勇气的,这要有“肆无忌惮”的魄力。
“肆无忌惮”,敢说敢做,勇于担当,这是7天人具备的。自信与傲慢,挑剔、独立思考与不服从,雄心勃勃、远见卓识与莽撞自大——这是以色列企业家的写照。我感觉这是在说我。虽然我不是企业家,我的目标只是做个职业经理人。
肆无忌惮的表现,就是不迷信权威,敢顶撞领导。当然以色列更厉害——“在的以色列部队,可以直接否决自己的军官,人们只要聚在一起,然后投票决定即可。”,作为在我们公司,执政官如果被选举出来后,执政半年后公投不过半即可罢免,在不到半年时区域店长70%以上投票弹劾,即可成功。目前我在做的是,分店员工可以直接否决自己店的文委(如果文委在分店内任职三个月以上,分店支持率不过半的话就会被弹劾)。
这样下属太过造反会不会造成执行力不高呢?显然不会,只要领导者做到下面的“建”。
(3)、领导对下属的尊重是团队执行力的关键,器重=执行力
“教授会尊重自己的学生,老板会敬重自己的高级文员……”
这样尊重的结果就是就是员工能为老板卖命。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尊重公民,那么公民会处处为国家着想。“别人都在为自己公司做宣传,而以色列人从来都是为以色列做宣传。”这个根源就是国家对公民的尊重和重视,激发了公民的国家品牌意识。以色列的移民法就是例证。
跟李总出差,最多的一次一天跑了五个城市巡视,巡视完了还授课。这样的劳累一般人是受不了的,之所以公司有很多人能像李总这样卖命,我想这是CEO对员工尊重所换来的。当然员工的这种表现,也会更让公司器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正是基于CEO对员工(他称为合作伙伴)的尊重,公司才有目前这样各具特色的人,很多不同个性的人在这个组织架构中,畅快的吵架,充分的发挥,于是外人感觉到是有些乱糟糟的,CEO说微乱是最好的,我想也是基于这个保障了企业的活力。
谁也不会为不尊重自己的人卖命,感觉自己号令不好使时,不妨想想自己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尊重了么?有没有让员工感觉到公司对TA的器重,这是领导的必修课。
(4)、军管+放羊理论=规矩+信托责任
军队提供了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而学校学的是知识,在能力提高上,是不能和军队比的。
小时候我就梦想成为军人,虽然没能如愿(当老师时想辞职去当兵,教育局不放),但很喜欢和军人打交道。后来做生意也非常喜欢和军人做,为什么,因为军人痛快,讲信用,对价格不太在乎,付款也及时。
部队为什么出人才,不管是演艺明星还是书画家、作家、作曲家、科学家、企业家,部队就是比地方出的多。为什么?我总结就是一个字:“赢”。
部队是国家机器,是为打“赢”仗而准备的,不服输,争强好胜,必须达成,比赛着学、赶超着学是部队的氛围,这奠定了“赢文化”。于是军人给别人的感觉是有责任有担当不服输,说话算话-说出的话不是唾沫,而是钉子,非常算数。
这其实和企业管理是一个道理,就像我们7天的“军管”、“放羊理论”、“信托责任”,是一致的。军管的目的,是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会成为一盘散沙。
谁能制定规矩并让大家遵守,那么谁就是领导。有了规矩,这个队伍才能生存、发展、壮大,才具有团队的战斗力。
我们可能认为,只有区域做的不理想才军管,这是不对的,这只是后面补救措施,公司取消区域“自治”变成“军管”,最终还是为了区域、分店更好的“自治”。其实,“军管”开始的地方是7天学院。
我们老说7天学院是7天的黄埔军校,其实就是公司给待进来的人立规矩的地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在7天学院期间没有形成“规矩”,7天学院出来的店长眼里没有“红中、白皮、发财”,那么就是规矩没有立成功,到了分店就成了“放水”或是“放狼”了。
“留给我们调整的时间多么短暂,但是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次发货时间,”维萨姆说,“对于我们全球的客户来说,是没有战争的。”
以色列人从未落下过一个订单,都按时完成了,没有延误……一次也没有……甚至是在导弹落下的时候,也没有。这就是信托责任,这种信托责任带来的就是国家品牌的形象提升,最终形成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的国家品牌,这就是信托责任的力量。
(5)、成熟+冲动=精心的立即行动=灵感变成理想中的现实
过多的时间和经验只能教给你察觉现存或即将发生的问题,不会教会你创新和改革的能力。失败理由千万个,成功因素就那么几个。
P076 当这种成熟和那种接近孩子气的冲动结合在一起时,它所产生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是的,我在20岁生日时给自己起了个笔名:痴愚童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种超能量的快感至今记忆犹新。(辞了教师工作北上、南下……在25岁前行销了200多个城市)。其实在10多岁的时候,我在樱桃树上嫁接过梨树,结果居然成活了,那也是精心实施的冲动。当然这只是小儿科,不能和武汉科技大学那个10多岁的孩子比,人家10多岁时专利就卖了100多万了。
如果以色列男人想要与某个女人约会,他当晚就会叫她出来;如果以个以色列企业家在生意上有个想法,他本周就会付诸实施。
《冲动的惩罚》这种歌很多人很熟悉,只是冲动所以会有惩罚,如何将《冲动的惩罚》变成《冲动的奖励》,那得加入“成熟”的因子,精心做好每个细节是成熟的标志。
P087 新加坡很规律,齐整,不乱。但他们也意识到,创新晋升、冒险精神和灵活性已和他们说拜拜了。这就是CEO为什么老说,尽量少些规矩,别捆住了大家的思想和手脚(仅是个人意会)。
思想僵化往往是胜利之后的罚金,也是日后失败的伏笔。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一切大的机构,无论是军队还是企业,都必须始终防范顺从、集体思维的出现,否则这种整体性的趋势会促使机构轻率地陷入某种可怕的错误。CEO也说过类似的话。
淘气的孩子有出息,我就喜欢调皮捣蛋的,我在教书的第二年,就有家长听信了别人的吹嘘慕名走后门进我的班,我代的是实验班,我的上司(校长)将他的女儿和儿子都放到我班,一个月后,校长让我判断谁今后更有发展,我说他的儿子。他说他儿子太粗心,太调皮捣蛋,他管不了,怕今后会危害社会。我说不会,肯定会发展很好。10多年过去了,那小子也早大学毕业了,据说现在比我赚得多得多。
7天的核心资产是7天会还是7天酒店?不少人会认为是7天会,这不对,其实是7天人。
巴菲特:工厂本身并不代表公司的价值,真正的价值在于拥有优秀的员工、良好的管理水平、遍布全球的忠诚客户以及它的品牌。
一部哈利波特,带动了庞大的产业,攫取了世界很多银两,还有阿凡达,还有大家抢购的苹果手机。这些都来自创新(灵感)。
创新的小火苗是很脆弱的,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我们的员工也是,从一进来,第一开始,他们可能就会有创新,但这些火苗可能随意的被我们掐灭了。想象大而全的东西是无用的。因此,领导要把自己当牛粪,让鲜花来插,爱护下属,不袒护自己。
袒护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会让你不受欢迎。如果你搞砸了,那么你的工作就应该是告诉大家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大家从袒护和遮掩的人那里是学不到东西的。
一种多任务的心态。——7天人也具有这种心态。多面手很多。
当别人收百样通不如一样精,我就想百样通的基础上再一样精,那这个精一定很厉害。钱学森就是这样的。我有个老乡也说过一句话,能干的人干什么事都成。触类旁通,一通百通。
曾经为了验证张五常的价格理论-价格和产品的销售量是成正比的,我进行了两年的观察研究和亲身试验-同样进价10多元的东西,卖几块至近千块,都有尝试过,并都有成交,只是整体收益还是卖20多的收益大。
P159,在没听到此书书名时,我发过一封邮件,里面就说我们现在站在悬崖边思考和做事的人少了。没想到,此书的第十章也出现了“悬崖”。
保持创业时的忧患意识——站在悬崖边上思考
在总部高强度工作下,我照样会至少每周读一本书。并且这10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在一个城市有住下来三个月时间以上的计划,我安顿好窝外,第一件事就是去图书馆办借书证。
通感。非同业合作,个性商品,技术混搭。
事实证明,对于孕育创新来说,文化基础才是更肥沃的土壤。
对别人的成功——以色列人会说:如果这些家伙能做到,我肯定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有段时间对有钱人是这么看的:肯定行贿、受贿得到的
本本教育,为文凭而学习,大学,创新意识的养成教育并提供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这是目前国内大学极度缺乏的。
特权意识是斗志和雄心最大的敌人——我享受过特权,也受过特权的伤。
最谨慎的方式就是放胆一试。骨子里的好奇和逍遥自在的秉性——这是老庄的思想。
P226每一项从美国来到以色列的科技,到达军队5分钟后,就会被改造。——永不知足的改进、发明和挑战。
哪些人会成为改进、发明和挑战的阻碍?
追求等级还是主张平等——平视的心态,独断专行还是培养人才,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共产党战胜国民党最主要的就是三个字。共产党的领导会对身后喊:跟我上!
而国民党的将领在队伍后面喊:不许后退,谁后退我枪毙谁!
21世纪每个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成为思想的工厂,不仅要生产思想,还要利用别人生产的思想。这需要基础——对成功和失败的认识:成功固然是最好的结局,失败也并不是污点,至少他会成为你简历上很重要的一段经历。还要有“有好的想法不说出来就是贪污公司的智力财产”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