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暗藏着民生问题的生机


《春天里》暗藏着民生问题的生机

 

 

相晓冬

一曲名为《春天里》的老歌,被两个光着膀子的农民工狂野演唱,通过网络视频的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而这一视频也有幸得到了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的推荐,一系列连锁反应让这一对农民工迅速走红,并成立起“旭日阳刚”的音乐组合。

人们在相继谈论这一现象背后掩盖的民生状况;在讨论这个旭日阳刚的组合为什么在舞台上再也唱不出当初的味道来;在慨叹这个可以让人一夜成名的精彩时代,唯独没有看到,这种现象本身正掩盖着“让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的新办法。

音乐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精神产品,歌者就是歌曲的生产者,而观众则是歌曲的消费者,对这种精神产品的消费则是通过人们的关注完成的,而就在这种关注的过程中,歌曲以及歌曲的演奏者都会获得注意力效应,即名声效应,有名就有利,所以我们不难理解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沽名钓誉之辈了。

根据我在《智本论》中阐述的理论,名声是一个人的品牌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之所以名能产生利,是因为这个无形资产可以象资本的钱生钱一样不断增值,因此,运营名声这种无形资产就成了一门新的学问,由于这种无形资产是人的精神所创造的,所以我把这成为人的智本,而运营这种无形资产的方法就是智本运营。

凭心而论,旭日阳刚这两个农民工能够通过一首《春天里》而火起来不是偶然的,他们的歌唱更像是来自社会底层一种歇斯底里的呐喊——在出租屋里、光着膀子、喝着啤酒、抽着烟、嘶哑着声音、扭曲着面孔,这一切元素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而体现出一种“哀民生多艰”的行为艺术,在通货膨胀民生恶化的社会环境里,这种嘶哑的歌唱击中了很多人的心,悲鸣的声音往往流行于艰难的岁月中,“火”是公众在精神和情感上产生共鸣的表现。

音乐只是精神生产的一大行业,事实上,能够让人成名的不只是音乐,文学创作、发明创造、点子创意、电影电视、体育、绘画、书法等所有的精神生产行业都必须通过注意力效应而实现价值,而这些崭新的行业也都可以吸引大批的脑力劳动者投身其中。

我们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生产方式的革命,它在把电脑连接起来的同时造成了人脑的链接,从而将个体的孤立的分散的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活动变成了有机相连的整体的互动的活动,它造成了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从而带来了一个伟大的智慧文明的时代。

与互联网的普及推广相适应,整个人类已经从体力劳动而发展到一个脑力劳动的时代,而社会生产方式也正在从物质生产转变为精神生产,而精神生产则可以为劳动者创造出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这两种无形资产都可以通过智本运营的方式转变为有形资产。这种精神生产方式不只是属于那些所谓的精英,也属于广大的草根。

但遗憾的是,精英们长期把持着那些精神生产的领地,学术、文艺、影视、传媒、娱乐等各个圈子里都盘踞着众多的“阀”,他们就像军阀一样霸占着精神生产的地盘,垄断着各式各样的发展机会,进而围绕着他们的利益而构建起那些所谓的潜规则。

而互联网则打破了这些精英的美梦,它汇聚起大众的目光使公众成为真正的评委,于是,一大批草根明星们纷纷如雨后春笋一样脱颖而出,在一个才可以生财,智可以取利的脑力劳动时代,这不正是我们的底层民众通过自己的才能翻身解放的具体路径吗?

我策划义丐徐超当明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行将到来的智慧文明时代,再没有人是无产者了,连乞丐出了名也是个有产者。只要我们的民众学会用脑力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他们的回报也将是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望其项背的名利双收。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党内的领导干部们就可以从对资本、物欲和权力的迷恋中解放出来,象周强书记那样,去关注民生、关注草根们的精神生产,不失时机对他们予以掌声和鼓励,他们只需要一点阳光就会一生灿烂。因此,在新的时代环境里,考察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心怀百姓,心系民生,不是看他的肉体是否下了基层,是否与群众一一握手,是否抱过老百姓的孩子,或者与老百姓一起拉家常,而是看他的心是否关注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看他让多少百姓出了名,推广了多少老百姓的品牌。

信息时代,关注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它不仅可以以围观的形式引发群体认识而促进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而且可以让草根们出名而得利从而实现他们的品牌价值,有谁能够想到,这正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崭新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