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安全不能止于防火
文/马跃成
至11月19日,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遇难人数上升到58人。据了解,火灾发生后,上海市静安区共接到向街道等单位申报的失踪人员56人。目前,遇难者与家属的DNA比认工作正在进行中
今天是头七日,上海逾万市民赴现场悼11·15火灾亡灵。
有关部门的调查认为,上海大火是一起责任事故,事故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组长骆琳17日表示,发生火灾的上海胶州路728号大楼工程中,存在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业和无证电焊工上岗的问题。
上海市公安副局长程九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经连夜侦查,火灾发生时有人在10楼现场违规实施电焊施工,点燃了尼龙网、竹片板等可燃物,已形成完整证据链条。
但是,问题肯定不止于此,如果是因为尼龙网和竹胶板引燃大火,那是对全国建筑业的无知,如果因此大火就在施工中禁止使用尼龙网和竹胶板,我国的建筑工程可能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
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从更深层找原因。比如我国的建筑市场、招投标程序、建筑队伍监管等方面是不是有问题。甚至是不是可以认为目前这种皮包公司运作的建筑企业模式还能不能往前走下去?
16日,北京停止所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及其他旧有房屋改造工程,排查治理火灾隐患,并开始排查高层建筑火灾隐患,防微杜渐也好,亡羊补牢也好,做总比不做好。国务院办公厅16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
目前各地正在飙着劲地搞地标建筑,但是高层建筑火灾危险并没有让当局者真正认识到。由于设备和建筑技术限制,也可以认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基本上是空白,大火来了真没有办法,这还不要怪消防云梯太低,消防的水头打不上去,不但中国这样,世界性的问题也没有解决。这也是国外发达国家高层建筑建设正在减少的重要原因。
高层建筑大火还因为建筑的特别形式,存在明显的烟筒效应。“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在高层建筑中尤为突出。
消防人员表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烟雾毒气大、排烟困难,有些高层建筑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安装正压送风系统和排烟系统。二是用水量大,供水困难,而灭火、冷却和控制火势蔓延扩大的消防用水量是相当大的。三是登高困难,不易接近火点。
国外有一些城市配备了消防直升机,但灭火效果并不理想。直升机的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楼顶救援疏散和观察指挥,而不是喷水灭火。
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系的田玉敏教授介绍说,高层建筑可燃材料和火源较为集中,易诱发火灾的因素多。其次,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途径多,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可以蔓延,而且发展速度快。高层建筑内有大量的竖向贯穿空间或井道,如楼梯间、电梯井等,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会以极快速度向上蔓延。
但是高层建筑面临的问题显然不止这些,比如浪费资源,使用效率低等。同时,外立面装修不管选择什么方式都难以保证绝对的安全,而这些地标建筑,又都是人流最大的区域,因此,绝对安全的提出一点也不过分。
上海大火的影响史无前例,有关部门不应该就此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