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镇裘联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制定裘联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

  一、发展环境分析:

  一是劣势分析。从国外大环境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阻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外部需求萎缩,产品滞销,从而影响生产发展;表现在沿海工厂减产,农民工返乡失业现象严重,返乡的农民工要求复垦,影响了土地的流转,进而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从村情来分析,裘联村的劣势表现在:裘联村是原裘联与卫星两村的合并村,摊子大,事务多,村集体水面资源少,收入低;旧欠债务多,经济来源窄,集体经济来源主要依靠800亩水面;近几年民生工程实施力度大,收支严重超负荷,这主要包括“村村通”工程村组主干道水泥道路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村级组织规范化活动场所建设、焦村滩水系水利工程改造及低压线路电网改造等。

  二是优势分析。从国内来看,胡锦涛有关“两个趋势”的判断,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注入了的活水:“工业反哺农业”有序推进。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家及时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农村潜力巨大。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必须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从村情来看,裘联村的优势表现在:地处裘公社区镇郊,交通发达,人气旺盛,信息源广,距离市场较近;周边社区和兄弟村发展较快,干部群众发展的主题意识逐渐增强;新农村建设在全镇如火如荼,催生着村民由“要我建设”向“我要建设”的主人翁精神转变;通过八年多的工作与磨合,支村两委一班人由相互熟悉不了解,到逐步了解和协作,经历了一定工作的困难与忧愁,渡过了一定的烦燥与喜悦,整体团结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以新农村建设为主,以城镇开发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两翼,五年后实现村集体盈余五百余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递增10%。

  分年度目标:2010年,完成2.2公里村级公路,完成村规范化活动场所建设,缩小对外债务,农民增收8%左右。

  2011年,着力落实农网改造项目,解决三个台区,缓解电力对发展的影响,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进组组通工程,进一步缩小村级债务,农民增收10%左右。

  2012年,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清偿对外债务略有结余,农民增收10%左右。

  2013年,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发展具有牵动性的村级企业,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就近就业问题,实现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农民增收10%左右。

  2014年,完善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面貌,解决大部分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实现村集体收入超过500万元,农民增收12%。

  三、主要措施

  (一)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土地收益。

  土地是村集体资产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在国家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土地极具稀缺性和增值性。严格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产,使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严格土地管理,确保耕地不减少。按照总量不能减少、用途不能改变、质量不能下降的总要求,保护和利用好基本农田。对于开发用地、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予以解决。

  二是依据规划,搞好开发。依据裘公城镇建设规划,依法搞好开发。对于征用的土地,征地费用严格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执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以及其长远生计。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开发、建设,确保农民长远受益。

  三是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土地收益。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做大做强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的前提。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还可将富余劳力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使其为第二、第三产业服务。

  (二)招商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裘联村位于宣城市最大的内圩金宝圩内,解决好发展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尤为重要。不能发展了经济,环境遭受污染,百姓无处生存。因此,裘联村在招商引资时一定要慎重,坚决杜绝有污染的企业入驻。结合村情,主要引进三类项目或企业入驻。

  一是引高新技术企业。在搞好“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毗邻江、浙、沪的地理优势,低成本(主要指土地成本、工资成本)的投资优势以及人力资源丰富的劳力优势广泛招商,力争引进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富余农民工的就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还得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裘联村将着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力争解决大部分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切实提高村民的年收入。

  三是引进农产品加工业。水阳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裘联村水产养殖、种棉、种粮等农业规模不小,但是由于其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引进农产品深加工,可以有效延长产业链条,建立自己的品牌,进而实现产品的增值。

  (三)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宣传、培训等形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切实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是引进项目与资金,开发休闲农业。

  三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统购的成本优势、统销的价格优势、社员的信息共享优势,切实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四)建全财务制度,落实“节流”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严格控制铺张浪费行为。

  二是充分发挥村级财务监督小组的作用。凡村级财务监督小组有异议的开支,经手村干部必须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否则不予报销;凡村级财务监督小组不予认可的项目,不得报销。

  三是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的作用。凡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让村民参与进来。“四议两公开”有利于村民了解村级建设情况,有利于村民发挥监督作用。

  四、保障措施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核心在支、村两委班子,关键看干部。

  一是组织保障。确立以总支书记为总负责人,村主任为具体负责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组,全力以赴做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工作。

  二是思想保障。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沈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

  三是工作保障。要求村干部统一思想,团结一致,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村干部要各司其职,必要时及时补位,就能形成1+1>2的效果。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