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赖班族”背后的社会问题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办公室里除了一些“被加班”者外,还有一些在玩游戏、看电影、打电话的人。他们年龄大多在20至35岁之间,因为害怕堵车或寂寞,每天都在办公室“赖”一会,有人甚至周末都在单位消磨时间,在首府乌鲁木齐这类人群不在少数,他们被称为“赖班族”。(乌鲁木齐在线)
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2010-11/18/content_5373760.htm
“赖班族”如今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一道特别的风景,下班后不再急着回家,没有回家欲望,甚至有家不归,只想赖在办公室消磨时间。尽管这一群体不是很大,但当这一现象呈现出漫延之势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个人角度出发,给出一个简单的自我减压或者增进社会交往之类的答案,而有必要正视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有一部分“赖班族”其实并非真的想赖班,而是出于避开公交人流高峰的无奈,挤公交不仅让人很费劲、很费神,而且很费时间,动辄一两个小时就耗费在路上,委实太可惜,错开高峰,无非就是为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这从个人角度看固然是压力大的体现,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破解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的难题。如今,城市化浪潮一阵热过一阵,交通拥堵现象势必同样会“与时俱进”,作为城市管理者,如何科学规划,不只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更让公共服务设施跟上,显然是一个绕不开的现实问题。
应该承认,如今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无论是社会发展理念,还是市民思想观念莫不如此。但同时,我们的生活却越来越闭塞,坚固的水泥建筑把人们阻隔成老死不相往来的独立个体,白领也好,普通的打工者也罢,除了上班就是下班,除了工作就是挣钱;机关也好,企业也罢,除了布置任务就是检查工作,除了生意就是赚钱,业余生活越来越贫乏,人际沟通越来越匮乏,都市生活不再如想像中的多彩多姿,相反越来越刻板单调,特别是那些单身一族、剩男剩女尤其缺少情感、精神寄托。
因此,“赖班族”的出现,无疑需要赖班者和社会的双向反思,一方面,作为都市打工一族如何走出自我封闭,从有限的环境和资源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用工单位如何不再仅仅盯着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也能够关心员工的思想感情和八小时以外;同时,相关部门,特别是社区是否可以经常地开展一些多样化的活动,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吸引市民从闭塞、寂寞的小单元里走出来,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流、交往,让大家感受到互动的乐趣、人际之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