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版苹果日报是啥样(图)


若当初亚当和夏娃没有咬下苹果,世界上就不会有善恶,也没有新闻的存在。

                                      ——《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



现在的新闻是什么?

亚运会是国歌的循环播放,但是三大球的败笔无可阻挡。
工信部一道旨令,qq和360俯首称臣,但道歉过于轻描淡写,网友不忿。
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有辉煌,也有阴影。民间商业力量的疯长,有创新,也有逞强。传统究竟要不要变?该怎么变?
创新,被挂在嘴边很多年了,但是时代并不那么宽容。这就需要胆识和魄力,也许此刻群氓的骂名会成为后世的碑铭。
从这个意义上说,乔布斯和默多克的握手,多少有些兼容并包的味道。苹果与新闻集团悄然研制的秘密武器,终于亮剑——



这款《苹果日报》究竟有什么不同?
11月底,iPad《日报》(The Daily,为啥不叫iDaily呢)即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2011年初正式发行。
这不是传统的报纸,没有印刷版。这不是普通的网络资讯,它没有网络版。
它是专属定位于iPad的新闻聚合体,凝聚了苹果工程师们的智慧结晶。
省下了印刷和发行费用,这份美国读者为主的日报每周价格预计为99美分。其编辑部位于纽约新闻集团大厦的第26层,目前已经雇佣了100名记者,也有说法是150人,新闻集团为其制定的第一年预算为3000万美元。新闻集团旗下《纽约邮报》的执行编辑杰西·安格洛是主编的热门人选,另外《太阳报》网络主编皮特·皮克顿,《纽约邮报》八卦版前编辑理查德·约翰逊,维亚康姆(Viacom)数码部前主管克莱格·克莱曼,《纽约客》杂志的音乐评论家萨沙·弗里尔-琼斯等,将组成一个超豪华班底。其实,做了网媒的同志都有感觉,这种传统媒体熏陶下的编辑,毕竟还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延展性,虽然网络载体具有它的特殊属性,但是读者的阅读本性和求知欲望始终没有改变。他们要用最时尚的设备阅读这个世界,所以形式的多样化是区别此前一些新闻媒体的根本。
平媒被网媒挤压的日子不好过,默多克也在极力希望寻求救命稻草,又要吸引人,又要提供网上阅读,关键还得让他们甘心情愿掏腰包。这的确需要技巧。拥有iPad的群体逐渐在扩大,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小游戏、文档和email,他们还要更丰富的资讯。这本质上没有改变报纸的内容属性,同时又融合了网络时代的新兴媒体。应该说79岁的默多克是很有眼光的。有调查显示,读者在iPad上沉浸的时间超过网络,在网络上他们通常是无目的地浏览。




人们愿意为有价值的原创内容埋单,这是新闻纸观点纸存活的根本。如今的网络是另一张纸,如何卖好它取决于两点。第一,口口相传。第二,独立下载。如果单纯的口口相传,容易使它沦为普通的网络资讯;如果单纯的独立下载,又无法形成对《日报》的认同。因此,默多克想到了iPad。按照他的估计,2011年底前,全世界将有4000万台iPad。他希望通过iPad《日报》成为每个家庭获取新闻和信息的工具。假如4000万台中的5%订阅《日报》,那将是惊人的200万份发行量。其实,苹果早就想过控制内容的花招,只是乔布斯提出的iTunes订阅模式,并没有讨好出版商,因为它们不希望将定价权拱手相让。iPad成为了传统与创新的一座桥,默多克输送弹药,乔布斯负责发射,珠联璧合。


巨头们都有童年的传统媒体阅读习惯,报纸控也好,漫画控也罢,都是美国文化。最近听说,炙手可热的马克扎克伯格,除了在大屏幕《社交网络》中出风头,而且还被美国发行商蓝水制作公司(Bluewater Productions)相中,后者将趁热打铁以一本名为《马克·扎克伯格:创立》(Mark Zuckerberg and the Found)的连环漫画为蓝本,采用实景与动画相结合的拍摄手法,整一部观感酷似《盲区行者》(A Scanner Darkly)的电影。
看过《社交网络》的Hayden 5 Media总裁Todd Wiseman认为,大卫·芬奇的作品似乎不足以展示马克的传奇,于是他想到了动漫。据了解《马克·扎克伯格:创立》将于下月月底上市,建议零售价6.99美元。显然,拥有5亿用户的Facebook,对于保证发行量至关重要。
无论是苹果日报,还是Facebook动漫,从根本上都是借助新媒体的方式,来传播传统的内容。所谓创新,可能不是脱胎换骨,而是你稍微改变一下事物组合的方式,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超越的想象力与巧妙的手法,才是获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