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实名社区和虚假排名的背离


百度搞了一个实名制社区,这本来是对社区型网站新形式的一种尝试,本没有什么奇怪的。但如果把自己的社区形态非得套上一个互联网终极形态和用户网络必须诚信的帽子,就有些头重脚轻了。百度搜索结果中,到处充满着虚假和骗局,不去处理这些问题,掉头来要求社区的完全真实,舍本逐末得厉害。

百度的社区化之路,是一定要做的事情。百度贴吧,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贴吧以社区化,以搜索主题,运营了一个大型的匿名社区。从超级女声开始,捧自己喜欢的明星的,骂不喜欢的自己明星的对手的,一个乱到极致的社区,最终成为一个真实的社区。虚拟,匿名,是百度贴吧的特点。这种大混沌中孕育的部分真实和有序管理,是这个社区发展到极致后自然形成的,也是必然要形成的。

facebook和twitter在国外的成型,也是社区化之路的自然发展。从web2.0启蒙,到myspace和flickr等以内容带动社交的web2.0形态的发展,再到分化成facebook基本真实和twitter的真实而简化了的社交活动,互联网越发对信息的真实,快捷提出了要求。

Google从buzz到wave,一直期待一个更加快捷,完备,真实的社交系统。但没有走到极致,所以遇到很大困难。搜索的下一步,必然和以人交往为主的关系产生竞争。但搜索以信息为主线,facebook和twitter以用户为主线,融合困难重重,必须各自做到极致。关系越来越重要,但内容一直很重要。互联网20年快速发展,第一个飞越,就是内容的搜索。第二个飞越,是沟通的快捷。不管sns还是移动互联网,解决的都是沟通的快捷问题。有人担心google会被twitter取代,这种观点太过乐观。信息搜索的极致,特别是对社交关系和社交关系中产生的信息内容的整合,google依然占有优势。我们可以看到越多实时信息被包括在google结果中,这种变化,可做佐证。

百度也意识到搜索和社区必须好好结合的问题。但看着新浪微博以及腾讯im走在了前列,做到了极致,就想剑走偏锋,要板正中国人的互联网习惯。甩出了一个“完全真实”的“诚信社交”概念。但凡社交,其出发点,没有不诚信的。不诚信,必然是社交的一个条件。比如,向你女友隐瞒恋爱史,算不诚信,还是算为交往创造更好的条件?网络交往也一样,把一切都呈现在一个网络上,不比有目的的隐藏一部分信息效率更高。

具体到百度,完全用一种错误的做法,为自己在社会化网络的落后打埋伏。用身份证验证来实现蓝海,有其作用,但不是必须。如果再考虑到百度搜索结果中大量错误、误导、欺骗的结果,再来谈社会化必须要“身份证和电话验证真人头像”,就有些完全走偏了的意思。作为一家企业的百度其企业文化有理想,但产品完全无视理想,实在是背离得厉害。百度其他方面这样的背离也不少,产品设计的理想化和现实用户的使用习惯的背离,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