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这个说是社会主义的国家里,我们一面咒着一面请着的资本家的大工厂“富士康”接二连三的、前赴后继的员工跳楼案已经快奔20了的时候,我们另一个有着更多自豪的领域,说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园子——大学校园里,曾经被说成是天之骄子,由于过度地拔苗助长而早已风光不再的大学生们,也学起了连环跳。请看一篇来自于新华网的报道:
新华网长春11月22日电。最近短短六天的时间内,就有三个大学生鲜活的生命以坠楼的方式戛然而止:11月13日午夜,地处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某研究生寝室楼,该校音乐学院一名研二女生从她所在宿舍的9楼坠落,当场身亡,该女生是东北师范大学与太原某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的学生;11月18日晚上,还是在长春,吉林艺术学院本科一名大一学生再次以坠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11月18日中午,位于北京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从该校宿舍坠楼身亡。此外,今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吴某坠楼自杀;同月,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化学工程系一黄姓女生在宿舍内自缢身亡。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今年10月,山东建筑大学要求学生与学校签订《自律协议》,其中包括学生若自杀等情况下的学校免责条款,引发舆论争议。
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的大工厂里工作的工人们,还是在社会主义的大学里求学的学子们,表面上看来,这“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可不是一条路”;可实际上,这些“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的年轻人,完全让别人感觉不到朝气蓬勃,也完全没有意识到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为何青春年华时,居然选择香消玉殒?我想通过旁人的生活轨迹,来折射和观察逝者的心理轨迹。
一、我们国家首次举办的“中国达人秀”的选秀活动中,最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年仅六岁的一年级上海小姑娘张冯喜的勇夺亚军了。可是,达人尘埃落定后,不管是自己连一张像样的中学文凭都拿不出却以超级的搞笑能力赢得了万千粉丝的周立波,还是小张冯喜的父母,以及其他的好心人,都异口同声地表达了同一个观念:张冯喜应该少涉足娱乐圈,而把更多心思放在读书上。我才看了一期央视今年才推出的选秀节目《我要上春晚》,节目中,一个凭借其出色的单轮滑技艺已经多次夺得了世界级冠军的女中学生,说为了期中考试要放弃去亚运会展示的机会;而不管是其家长,还是艺术大家级的评委,或是现场观众,则异口同声地肯定她把参加一次期中考试看得比参加一届亚运会更重要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社会普遍的人才价值观念也是唯一的人生价值观念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此,再恰当不过的比喻,就是我们国家那句经典成语“郑人买履”了:郑人为什么宁可相信之前自己量好的鞋码,却就是不相信自己的脚呢?读书原本只是获取能力的手段之一,为什么要本末倒置地认为只有读书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途径呢?不同天赋悟性、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为什么一律要用大学文凭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呢?本来并不喜欢读书,却硬要削足适履、勉为其难,能从读书中得到乐趣吗?本是各具特色的千军万马,为什么一定要被社会观念赶着去挤那唯一的也过于狭窄的大学成材的独木桥呢?
二、我才看了日本NHK电视台所做的一档表现中国大学生求职难的电视纪录片,片中主要讲述了两位先后就读于湖南的大学的大学生在上海的求职经历:一位大学毕业后来上海找工作已经一年了,投出了几十份的应聘简历之后,仅仅得到了一家制药企业的面试,而且给出的录取条件是要在三个月之内完成50万元的药品销售任务,尽管他挖空心思地甚至是死缠烂打地努力着,最后还是不得不在靠近世博园的地方摆起了地摊;另一位是在大四的时候利用实习期提前来上海找工作的,几个月后一无所获地回到了校园里,回去后和同学们聊起来他才知道,他们全班同学在实习期里四面出击,结果却是惊人的一致,没有一个同学拿到了任何单位的录取通知书。而该节目最后说,中国明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到时应届大学毕业生将有1000万。
我还看到了央视一条电视新闻,说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薪水和农民工的就业薪水越来越接近了,前者是每月1500元而后者是每月1200元,这究竟是农民工的幸运呢还是大学生的悲哀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十年寒窗换得一纸文凭,却连自己都养不活,人生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三、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大农业社会,农业人口远远超过了城市人口,而农村贫困问题由来已久、积重难返;也因此,很多家庭生活水平尚处在贫困线以下或是仅仅达到了温饱线。可是,我们那些渴望用自己的苦来换得孩子的甜的父母们,不惜搭上家里所有的财产,甚至是举债,也要力推孩子上大学。可是,父母节衣缩食、含辛茹苦,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盼着孩子大学毕业后全家从此苦尽甜来的结果,却可能是孩子揣着大学文凭后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学子们会想了:对于父母这超级的付出和过度的自我牺牲,我该用什么回报给父母呢?辛劳了一生的父母,年老体弱了却没有任何的社会保障,面对着如此残酷的现实,我又该拿什么来慰藉父母呢?拿什么来让他们安度晚年呢?我还有何面目回去见父老乡亲呢?
四、最近最轰动社会的大学事件,当属河北李衙内校内驾车撞死撞伤各一名女生之后,狂妄地大喊“我爸是李刚”了。孩子为什么那么自信又那么得意,因为孩子知道:有了这当官的爹,就有了刀枪不入的超级保护伞,任凭什么事,违法的或是犯罪的,爹到事消!因此,他才会那么肆无忌惮、才会那么气焰嚣张、才会那么不可一世、才会那么骄横跋扈。结果呢?果然是神通广大、无法无天:一死一伤也不过是35万的赔偿金外加一监外执行的三年刑期。校内外的同学们都看到了:自己上学的钱可是家里借来的或是银行贷来的,平时省吃俭用的、节衣缩食的,可人家还没出校门就开上名车了,而且撞死了人还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说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不过是老师在课堂上的痴人说梦吧?看着人家的风光无限和自己的捉襟见肘,不得不感叹:人家才是社会的宠儿,我们不过是社会的陪衬而已。
五、最近广东两位大官人,茂名市副市长陈亚春和广州市政府新闻信息处处长姚斌华的情妇日记,大家在网上都看到了,两个女大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做二奶。她们不知道大官人都是半老头子了吗?她们不知道大官人都早已有老婆孩子了吗?可是,她们还是觉得在宝马车里哭比在自行车上笑更值。电视连续剧《蜗居》中的海藻,不是得到了更多的羡慕而非谴责吗?没有海藻做二奶,海萍那留学生的家教是怎么来的呢?之后她专为留学生开的语言学校又是怎么建起来的呢?不做二奶,海藻又怎么会得到豪华的住宅、华丽的家具和500万的巨额存单的呢?当然,愿不愿意做二奶是一回事,能不能被选中做二奶则是另一回事。不过,有一点很清楚,若想轻松自在的享受生活,仅有文凭是不够的。
由此可见:之前了解自己是不是适合读书,而确定自己是不是一定要通过读书去获得文凭上的成功是一种选择,选择错误可能会是人生之路上的一步走错步步错;之后,虽然上了大学,但在人山人海的大学生中,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社会定位、价值所在和特色特长则是又一种把握;此外,现在穿透力极强的信息资源,让有形的校园变得越来越名存实亡了,因此,残酷的社会竞争和畸形的社会不公都会让理想化观念浓厚的大学生倍感失望和悲观。在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原因的作用下,心理脆弱、敏感、极端和偏执的大学生或是研究生们,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方向和美好前景在哪里,没有希望之后的绝望和自绝,还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海涌观察:高校又发连环跳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