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慢慢大了,也就更多地关心起高考、考研、分配等话题。但越了解得多就越是伤心。整天的作业使得越是勇气十足的孩子越深深地陷入泥潭这个可怕的现象。一个个为了防止生活拮据而省吃俭用的家长,把改变家庭命运的法宝压在孩子的勤奋读书上面,由小学到初中,由初中到大学甚至再到考研,多少家庭因此生活质量下降,多少学生因此生存幸福指数降低,把作业看得比生活本身还重要。“教育比人生本身重要”本来是教育最大的失败,而一些知名人士的宣传却反其道而行之。
- 碰到夏秋两忙时节,为了不使孩子落一个旷课的坏名声,牺牲了对犁地、撒种、施肥、浇灌、收割等一系列生活常识的了解权,响应了专心读书的号召。到头来,发现了周围存在这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中时,户口在农村的孩子只有打工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那样可以使孩子提前接触社会,学会处事的应变能力,多结识朋友,多学些生活常识,那样才能真正享受到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快乐,延续家庭在常识性工作中的传递;而一个头脑装满高深知识的本科生毕业却还要家长花钱寻关系找工作,工作后回家还等家长为孩子操劳一切,能不让人心酸?
- 即使农村的孩子读到博士,要承受生活学术的双重压力,还得靠家里供养,博士读完后,也只能找到一般的、甚至人人都能干的工作,仍是微薄的工资。常说养家糊口,但孩子有时自己糊口都有问题,还能养家吗?还能想更多的学术问题吗?当学术不能满足最低的生活要求时,面对现实的需求,又如之奈何?
- 家长希望从考了研的孩子哪里得到什么,却是那样的心灰意冷,正让孩子在学校读书向考研求知方向努力的家长,是准备让孩子向花自己钱啃老的方向努力呢?还是让孩子多接触社会的方向努力呢?一些家长已经事与愿违,而我还在他们的覆辙上走着。即使孩子啃老也罢,也不愿打击孩子求学的积极性。
- 谁给孩子有意无意地设计了用求学改变命运的这个圈套?
谁给孩子有意无意地设计了用求学改变命运的这个圈套?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