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表示,“民族文学近年来有几项非常喜人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学》全力推进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其三种文字的出版即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民族文学》于2009年推出藏文版、蒙古文版、维吾尔文版,实现了以包括汉文在内的多民族文字同时刊发的重要转型。
何建明在致辞中说道:“今天,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内蒙古文联、作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联合设立了“朵日纳文学奖”,奖掖全国蒙古族作家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蒙古文创作作品和译成蒙古文的翻译作品。这是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奖项,必将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蒙古族文学的发展。这个奖项的设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除了文学界和文学研究机构,还有像东方路桥集团总裁丁新民这样热爱民族文化、热心文学事业的各界人士,一直关注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我相信,在这种关注和支持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真切希望“朵日纳文学奖”真正办成有权威有影响的文学大奖,办成一个优秀的文化品牌,切实推动蒙古族文学事业发展!”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以深刻的见解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学在今天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及发展中的危机和困惑。他指出,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的文学素材是巨大的,它的魅力是无限的,它的价值是崇高的。无论开发还是弘扬,民族文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民族文学》杂志今年第4、5、6期相继推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青年作家专号,中国文学界多个机构20日在此间中央民族大学推介、研讨3个民族的文学新秀及创作。
这个崭露头角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群体,执着于母语文学创作,正引起中国文学界更多关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诗人吉狄马加说,“年轻一代的创作愈加展现对时代的观察和对历史的思考,将担负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使命”。
在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主办的这场研讨会上,3个少数民族1980年前后出生的近20位青年作家与中国文学界的出版人、评论家50余人进行面对面沟通。
据介绍,这群青年作家多数以各民族母语进行文学创作,由于过去翻译、推介工作不足,他们长时间不为中国内地文学界所了解。今年,《民族文学》杂志以专号方式集中刊发50多位青年创作者作品,传递少数民族文学的青春气息。
|
如第5期藏族青年作家专号,《民族文学》主编叶梅介绍,1970年后出生的藏族作家,其小说中流动传世的悲悯和利益众生的莲花之心,引导读者穿越俗世生涯,体味精神不断攀升的向度。
参加研讨的45岁藏族作家次仁罗布,今年刚以《放生羊》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坛新星。评委会给予的获奖评语是:“这是一个关于祈祷与救赎的故事。小说中流淌着悲悯与温情,充盈着藏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吉狄马加表示,母语创作的个性化更易于传达民族的生活与心理;文学作品没有人类和历史的共性,就失去生命力和永恒价值,而失去民族和文化的个性,就迷失了灵魂和归宿。他说,这正是中国文学界开始设立面对单一民族作家的文学奖、举办少数民族作家研讨会、增加民族语文刊物的意义。
“朵日纳文学奖”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长期赞助奖项。本奖项即日起启动,每两年评选一次,分蒙文系列和汉文系列。凡蒙古族作家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体裁及其翻译作品皆可参评。本奖项设特等奖、优秀作品奖和新人奖,最高奖金为12万。
“朵日纳”一词为蒙古语,汉语的意思是“东方”的意思,它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朵日纳”在蒙古语的语境里往往象征美好的开端、发展的起步。在此它不仅象征了资助方东方路桥集团,更象征了在祖国大地上关心少数民族文学发展、鼓励母语创作的企业或者财团已经出现,它是一个良好开端,也是企业关心文化发展,硬实力关心和支持软实力的具体表现。“朵日纳文学奖”也是各民族企业家关心和资助自己民族文化、文学事业的开端。
“朵日纳文学奖”的启动和实施意义重大,只有每个民族的文化、文学事业有良好的发展,中国文学的百花园才会更加艳丽和夺目。此奖项的实施将迎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春天,乃至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新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