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调控至今近2个月,房价为何还是如此高企!


9月29日国家有关部委出台措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拉开了今年第二轮楼市调控的序幕,随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出台了各自的地方细则,上海的实施细则“沪十二条”也于10月7日应声落地。新政颁布的第二周(10月11日-17日),原本处在今年成交顶峰的本市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立即下挫23%。虽然“金九银十”的惯性作用仍有影响,但已无法阻挡楼市的下滑趋势,此后四周本市商品住宅成交量步步走低,直至上周(11月15日-21日)才有所反弹。

 

在成交量走低的同时,商品住宅的均价却未能如人所愿地出现下挫,相反却有了明显的上升。在未受新政影响的9月,全市商品住宅均价为21226元/㎡,这一数据在10月攀升至21918元/㎡,高出9月3.3%;而11月前三周的均价更是进一步上涨至22091元/㎡。新一轮调控并未让商品住宅价格出现明显松动,在9、10两月都有成交的327个商品住宅项目中,10月均价高于9月的有186个,占了56.9%。而高端项目在新政后的抬头,更是拉高了全市均价。在10月1日-11月21日这段时间的成交排行榜上,均价4.82万元的闵行星河湾以及均价5.87万元的仁恒怡庭分列第三和第六位。

从供应上来看,新政出台后虽然出现过短期的供应低谷,但大部分时间的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量依然处于高位,虽然逼出供应量是调控的最终目的之一,但事实上,在调控后供应量的萎缩是正常现象,也是调控政策对于开发商威慑力的一种体现。本次调控后,新增供应量未出现大幅下跌,虽不排除部分资金紧张的开发商被迫开盘,但更多开发商恐怕是因为觉得调控的影响不大,而按部就班地推盘。

而打压刚需的首付提升和利率优惠幅度降低等政策持续出台,这部分需求指望依靠调控政策来圆百姓的购房梦,目前仍是不切实际的。